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平 《职业技术》2006,(24):141-14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对于人才素质的组成部分-职业素质,如何提升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推行制度文化建设,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提升职业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建平 《职业技术》2006,(12):141-142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对于人才素质的组成部分-职业素质,如何提升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推行制度文化建设,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提升职业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面对当前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普遍问题,需要从职业素质教育出发,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全面贯穿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校基础素质教育。在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通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来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以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就业的基本条件,影响着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社会竞争力,保证高职院校就业率的关键所在。对高职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选择适当可行的教育途径,构建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在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对职业素质的分析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实施学生职业素质的方式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职业岗位需要。一般说来,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就业成功的机会就越多。高职教育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受教育者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应职业,并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职业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要使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应职业,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因此,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搭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专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技术及技能的劳动者,要求毕业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中专生就业相对困难。原因是与大学生相比,中专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差些;与技校、职高学生相比,中专生的专业技能差些.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中专生同样拥有广阔的就业天地,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是每个中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业任课教师所面临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幼儿至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虽然职业…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素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将使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通用技能,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提升就业质量.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分析了开设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教育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所必备的教育手段。成人的素质教育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比较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只有根据成人的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归根结底,是一…  相似文献   

12.
面对就业的压力与挑战,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搭建立体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有效的和长效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现在,仍然有许多职业学校片面重视文化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不相协调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高度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就充分体现了把素质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就创新教育提出的意义、内涵及实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创新教育提出的意义   1 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 :“在当今世界上 ,综合国力的竞争 ,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哪一方面的实力的增强来说 ,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创造力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人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是…  相似文献   

15.
张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21-22,25
当今社会,职业技术教育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人才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它将成为人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保障,搞好职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69):162-163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就业环境下,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成才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求职竞争力,补充和完善职业素质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求直观和成功观。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严重限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这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位严重影响社会就业结构,对大学生个人发展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本文结合职业素质缺失现状和原因,分析思考培养当代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际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实力的较量,实质上是教育发展水平与教育质量的较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民的素质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一、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素质教育是现代的一种科学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一项重大的改革思路。素质教育是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办学宗旨。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就是职业素质,它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发展和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面向职业工作过程,而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业后,能够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所以,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而高职语文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理所当然要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本文从高职语文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如何在高职语文中有效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综合素质好、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人为目标。然而,近年来职业学校特别足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就业竞争双重的巨大压力下,为争取主动,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技能培养、轻素质教育的现象。语文、数学等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由“主课”沦为“副课”,甚至成为摆设,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模式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