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中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全面深入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则显得有些滞后,出现了明显不适应的状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一直存在着“两个四”的问题,即“四个计划——按计划设点,按计划招生、按计划分配、按计划拨款;“四个统一”——统一学科目录,统一人才规格,统一培养模式,统一文凭证书,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荣 《知识窗》2024,(2):60-62
文章聚焦“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破除‘五唯’评价方式”的要求,分别从“五唯”的含义及根源、弊害及缺陷、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制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破唯”为目标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公司法把由股东投资形成的财产称之为“法人财产”,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利”,目的是从立法上保证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法人对其经营的资产具有完整、独立、排他的权利。但公司法并未对“法人财产”的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两者之问存在着体制性障碍。文章以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的,总结了我国的科研类型及其性质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科研体制的运行机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经验,探讨了我国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适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科研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和健全科协组织体系,推进科协组织建设及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简要概述了科协体制机制的内在优势,分析了科协体制机制的结构性缺陷,指出改革创新科协体制机制应统筹兼顾“民主集中制”“逐级负责制”“民主办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办事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党政领导负责”“对团体负责”“对科技工作者负责”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关系,藉此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主导作用的科技体制。在建国伊始特定的国情下,这种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法律构建,不仅是协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各种制度的呼唤,而且也是与它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的诉求,其走过了一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渐进之路。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法律构建的确立,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在科技领域采用的“有机开发体制”“整合推进体制”和“产学官合作”机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对于这种模式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学界存在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举国体制”内涵和特征的解读存在差异,对日本政府实施的攻关做法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存在争议。文章梳理归纳科技领域“举国体制”内涵特征,选取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为案例,从实证角度论证其做法体现了“举国体制”特征。文章还对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产业化目标导向、“大企业本位研发体制”、国立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和协调管理上的“双重职能”,以及日本政府在技术资助领域和项目遴选标准上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对“举国体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全面、客观看待日本“举国体制”模式的成功要因,避免夸大该模式对技术研发所发挥的作用,以此加深国内对日本技术攻关模式的研究与认识,以期能够为我国推进和完善科技领域“举国体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旧体制下信息系统运行行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分析了新旧信息工作体制下,信息系统运行行为的不同特征。认为新旧体制下信息系统的运行目标分别是利润目标和拨款目标,并进一步分析了新的信息工作体制下,信息系统运行目标的完善。同时还分析了不同体制下信息系统的决策类型、决策导向和决策责任等方面的不同,认为旧体制下信息系统创新行为有“萎缩”倾向,最后提出了强化信息系统创新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碳锁定”是指在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碳基技术体制主导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阻碍低碳技术应用和扩散的现象.碳基技术体制的形成要经过碳基技术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进而导致“碳锁定”的出现.“碳解锁”的实质是实现碳基技术体制的替代或低碳化转型,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本文从技术体制的视角定义了“碳锁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碳锁定”形成的机理,以及“碳解锁”的基本模式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研究生发展阶段开始由“规模型”走向“质量型”。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文从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研究生导师责任机制、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研究生学习观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本文题目作一点解释。“归属体制”是一个新提法,过去有关文件和文章(包括笔者前面几篇“往事”)中使用的是“领导体制”,但这种用法容易使人误认为是中国科协内部的领导体制,就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书记处这样一个领导体制,而我们实际上说的是科协外部的领导体制,即中国科协归谁领导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揣“发明”了归属体制这样一个名词。  相似文献   

13.
现行研究生招生体制已经运行三十多年并显现出诸多弊端。本文提出的基于第三方考试的改革方案,旨在消除这些弊端。该方案拟用一个类似于GRE的第三方考试系统取代目前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对录取过程作小幅修改。本文还对该方案与美国方案作了比较,并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良兵 《金秋科苑》2008,(5):103-105
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消失,“倒爷”这个说法也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正是这批人不自觉的努力,冲垮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流通体制和价格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莆田"——信息化建设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莆田市在推进“数字莆田”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设计了加强管理的主要方式,提出了进一步健全统筹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遏,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能否上挡次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白云 《情报杂志》2023,(2):1-7+50
[研究目的]二战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兰格体制”,是情报分析专业化进程的起点。对其开展历史考察,可以还原二战期间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的真实面貌,深入了解20世纪美国情报实力崛起路径。[研究方法]该文使用分析归纳、对比和实证等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兰格体制”创建的社会历史条件、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与成果贡献。[研究结论]“兰格体制”下美国情报分析模式以社科学术标准和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为参照,在保持情报分析客观中立性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跨学科”交叉融合式的研究,配套高效的管理和严密的监督,产生了情报分析模式转型和情报工作整体结构变化,美国情报分析工作由此得到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来由和原意,联系我国科技期刊界在建立这一体系中的作用。由科技期刊编辑界的现实状况出发,提出可能起作用的方面。特别是认为:发挥科技期刊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措施是改善管理办法和体制,发挥办刊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研究生这一高层次人才的资源最佳配置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最有效地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从而选到“人尽其才”的人力配置状态。而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则往往追求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和个人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追求目标并非时时保持一致.从研究生个体来讲,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同时也面临社会的选择。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才需求现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设想的模式求得职业的,他们随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存在巨大的反差,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社会、家庭和研究生本身等各个方面。影响研究生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慧娟  陈继敏 《科技广场》2012,(11):142-147
海南高职院校“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政府主导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学校负责是主体力量,企业参与是根本保证,国际合作为高职院校“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政校企外”,四方联动,多要素流通,长效体制机制方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