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甲勇 《教育与职业》2007,(20):164-165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思考传统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问题,树立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来对待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用平等、理解、关心、爱护、宽容、锤炼的教育方法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对人的理解和界定,人是价值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它包括教育理念的人性化和教育环境的个性化.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教育哲学观,也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在办学中,坚持以人才为本,树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在教育中,坚持以育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锋 《教育革新》2006,(1):12-13
一、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刨造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论高等教育的终极教育理念——自由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规则的契合的自由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理念.首先,自由教育是马克思"人的自由本性"及其人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自由个性"的精神体现;其次,自由教育理念也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7.
冯文凯 《文教资料》2009,(2):199-201
中共十六大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的状况,夯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创新方法,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理念就是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主体,并以最大的限度去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并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才能收到实效。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本文试图将高职院校同一般本科院校对比,在研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玉娟 《文教资料》2012,(22):109-1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可以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中得到诸多启示。人的本质观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它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必要性论证和内涵支撑,指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精神教育是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总称.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下,精神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现代化事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实践中以现实的人、生活中的人为逻辑起点,密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特点,做到关心人、引导人.  相似文献   

13.
人本理念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就是要求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真正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这就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观念.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得到关注,这是一种现代的理念.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人本理念在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效性等方面构建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回答"人"与"物"的关系时都有其局限性.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人"与"物"的关系.当前教育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来讲都还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因此,新时期以人为本教育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发展中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规范性的矛盾关系、学生发展中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益新  魏坤 《高教论坛》2010,(7):48-50,78
通识教育是针对专业教育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其出发点源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思维方法和智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俱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完整健全的人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稳定发展,那么新世纪的科学教育观也应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实践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科学哲学观和现代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两方面都应渗透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两课"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转变教学理念,一是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形成"以情化人"的教学思想;三是培养"统筹育人"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与大学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切价值的最终取向是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本科教育的根本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本科教育,理念是培育全人,使人既有人性又有灵性;目标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途径是大学文化整体育人;方法是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延续了自由教育教人"做人"、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而且还发扬了专业教育教人"做事"、为人提供谋生手段的优长.因具有这些特点,使通识教育成为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佳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前的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台湾各大学十几年、北京大学八年来推行通识教育的实践,更印证了通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全面性的促进.为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在大学推行适合国情的通识教育;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应从中学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