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存新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客座教授。由他承担或完成的国家级项目、中法合作及省部扳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核心期刊收录70余篇,有50篇SCI论文被国际同行专家引用270余次。他曾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并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简介:谢良平,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陀螺及惯性技术与应用,现任航空618所光纤技术室主任,兼任中航捷锐(北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主任设计师,主持或参与了包括装备预研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民机专项等在内的20余个项目;发表论文28篇(SCI收录7篇、EI收录11篇),被引233次(SCI153次、EI41次);申请专利45项、授权19项;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王浩,1953年8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19项,出版专业领域著作30余部。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120篇。并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4.
人物名片     
<正>任其龙,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学院)院长,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特别集中在天然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吸附分离工程等领域。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发明创业奖1项及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相似文献   

5.
人物名片     
《科技通报》2020,36(4)
正姚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科协主席。对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擅长白内障人工晶体、青光眼、角膜移植等眼前段手术。曾在瑞士巴塞尔大学眼科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在美国进修。发表学术论文327篇,其中SCI收录131篇,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和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重大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和瑞士眼科Alfred-Vogt奖。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王芳,1965年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主持和参加完成的项目70多项。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两篇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大禹科学技术奖4项。  相似文献   

7.
黄维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1986年至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学习,1996年至1998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曾于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作访问研究。近年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8.
专家介绍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省部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研课题60余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出版专(合)著7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工程地质协会“Wolters”荣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霍英东奖、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等;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博士”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陈香美女,1951年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以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肾脏衰老和老年性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两次担任“973”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SCI收录论文全文54篇,累计影响因子196;被SCI他引451次,被中国引文数据库引用1828次。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国家药品审评专家,中华医学、中华内科、中华肾脏病等8种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简介:张国庆,工学博士,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2014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16年被深圳市认定为"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机器人与机构学、气浮轴承等。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1.
周桂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同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事花生遗传育种、推广和黄曲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花生分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引智项目等,协作主持"948"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重点项目和"863"项目等10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共6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4个,广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4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第一作者36篇。主编《花生生产实用技术》、副主编《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参与编辑《农产品GAP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这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初期为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成立,对整合和优化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推动科技奖励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23年来,国家授予吴文俊、袁隆平等12位著名科技专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51名外国公民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重大科技成果137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716项,技术发明奖229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980项。这些我国自主创新、代表当今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获奖项目,其时代特色鲜明,是国家科技水平、政策和舆论导向的镜像,在我国科技进步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正>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教授立足云南、扎根边疆,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微波冶金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国际前沿方向研究。他先后承担欧盟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等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被SCI、EI收录100余篇;国内外特邀做大会报告24次;出版专著4  相似文献   

14.
《西藏科技》2011,(9):80-80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于近日结束。评审共通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55项(合2010年结转到今年授奖的2项,其中通用项目41项,专用项目1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284项(其中通用项目219项、专用项目6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位。  相似文献   

15.
专家档案:苗丹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家,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军事人员心理学选拔、特殊军事环境认知与行为影响、心理战防御研究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支撑项目、863项目、921项目、国防部重大专项、军队指令课题等20余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在SCI/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0余篇。主编专著11部。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新疆维稳、国庆阅兵等重大军事任务。现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军军事卫生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正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屠呦呦和赵忠贤;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49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自然科学奖39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9项);技术发明奖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专用项目),二等奖50项(专用项目11项);科技进步奖2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专用项目),一等奖19项(专用项目9项),二等奖235项(专用项目53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     
正叶志镇,1955年5月出生于浙江苍南,博士,浙江大学材料系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来主持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基金等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国际期刊JACS、AM、APL等收录论文近100篇,论文被引用6000多次;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7项;国际大会报告、邀请报告30余次。  相似文献   

19.
<正>在省卫生厅和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全省寄生虫病和登革热等虫媒病毒性疾病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十一五"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十一五"我所共承担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8个,引进项目资金1259万元。2项研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获地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09年获得国家专利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出版发行了《云南蚊类志》上、下卷,全书214万字。在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22篇,2篇被SCI收录。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5 年 1 月 9 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 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 讲话。 张高丽主持大会。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 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 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国务院批准, 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授予“哺乳动物多能 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 45 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DMTO)技术”等 3 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 种培育”等 67 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 3 项成果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授予“我国首次对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 26 项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授予“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173 项成果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二等奖, 授予若列斯· 伊万诺维奇· 阿尔费罗夫等 7 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 MD 安德森癌 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 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科院共获奖励 32 项。 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 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 项、技术发明奖一 等奖 1 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 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7 项, 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牵头完成的“甲 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是中科院时隔 23 年后再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创性 技术成果。 下面简要介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院士的学术成就, 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 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