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状况,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心理调适的几条对策。目的就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大一阶段的心理调适期,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3.
郑高亮 《教书育人》2009,(10):100-101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人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晓瑜 《时代教育》2015,(5):238-239
基于当前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调控教育尚未全面开展,无法满足新生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心理问题的现象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开展大学生适应性心理调控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校园,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常常表现出不适应,从而产生困惑、焦虑、孤独、悲观失落等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充分认识并分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帮助大学新生迈好独立人生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出现失落、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埋下隐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朋辈辅导等方面入手,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由于受社会、家庭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以及情感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辅导以及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有效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大学新生的抑郁心理调查,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开设专门课程、引导新生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增强新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以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当前,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诸如自卑、孤僻、迷茫等消极影响,严重的会使大学新生感到心理紧张、苦闷,出现心理失衡,解决大学新生从众心理消极影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凸显,令人担忧。本文是在多年教学经验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联系实际,提出了一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教育一直是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文章针对高校新生两种主要的心理问题(茫然心理和自卑心理),提出通过完善生活习惯、刷新人生目标和提高社交技能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更好的帮助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学习心理调查问卷"对四川某大学大-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状态自我满意度较低.针对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与学习困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长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在环境适应和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  相似文献   

15.
赵茜 《文教资料》2008,26(13):190-191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的改变,许多大学新生表现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大;人生目标缺失;自信心不足,有挫折感;人际交往障碍.如何正确引导和指导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带带来的心理问题,讨论了现有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心理适应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高校一部分新生出现性情畸变和人格扭曲的现象。高校必须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带来的遗患,深入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现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使心理咨询专业化、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大学新生尤其是对大学新生中敏感人群的心理护理,改善大学校园的人际交往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敏感人群心理危机预警及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一新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少新生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分析大一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探索心理适应的途径,对做好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文化相互渗透,社会形式逐渐复杂多样化,使学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承受到多方向的学习压力。据调查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自我排解能力不足,受到各方的压力致使心理问题的形成,常见的表现为焦虑心理与抑郁心理。调查显示在大学教育中16%左右的学生在对待外语课程时出现过较为严重的焦虑心理。所以需要加强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深入的探索学生产生英语课程焦虑心理的原因,并针对其问题进行解决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重点从大学扩招转移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认知心理的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的负面成分较多,尤其是中职新生对中职学校及其专业缺乏认同感,更对未来的就业没有信心,因此,学习上动力不足,很多学生找不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