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过去有关文献都认为西非高粱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本文以植物雄性不育综合理论为依据,并根据一些高粱品种对A1A2两种雄性不育类型的反应结果论证了西非高粱细胞质中不仅有A1型雄性不育基因,同时含有A2型可育基因。  相似文献   

2.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雄性不育细胞质来源、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以及雄性不育的机理,同时对三系杂种小麦及其它生产途径的杂种小麦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是近代农业科学的新成就.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开展了群众性的对农作物雄性不育的研究,为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不仅选育了一批高产、稳产的高粱和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而且对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的雄性不育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为了对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理论上有所认识,弄清雄性不育的遗传原理以及如何选育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同志们商讨:高粱、玉米、甜菜、洋葱等作物,其花粉育性是受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是细胞核基因——显性的可育基因(以F表示)和隐性的不育基因(以f表示);另一对是细胞质基因——显性的可育基因(以N表示)和隐性的不育基因(以S表示).大家知道,每一植株控  相似文献   

4.
郝建邦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4-45
真核生物的许多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的 ,而细胞质中也有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 ,称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研究得知 ,有些细胞器中含有DNA分子 ,还有一些生物细胞中含有共生结构 ,细菌细胞中也常含有质粒 ,这些都具有细胞质基因的特点。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器中 ,其典型的载体是质体、线粒体。我国科学家利用三系配套的方法培育出了小麦、大麦、谷子、水稻等许多优势杂交种 ,取得了粮食生产方面的优质、高效。三系配套育种工作的成功 ,正是充分利用了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1 细胞质…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花药败育之前,不育系叶片、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与保持系无明显差异;在花药败育之后,不育系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明显高出保持系,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显著提高可能是导致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就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郭宏兰 《中学生物学》2005,21(12):45-47,49
[例1]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细胞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细胞乙,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互换这两个细胞中的核,培养得到含乙核的甲植株、含甲核的乙植株.关于这两植株育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8.
实践已经证明,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建立基本调控模型(BRM)、调控模型Ⅰ、调控模型Ⅱ和调控模型Ⅲ,试图解释各种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调控机理,同时指出,大多数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光温反应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归因于育性基因在调控系统上所存在的差异,而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育种上的转育工作主要是将同一两用核雄性不育基因转入到不同的调控系统之中,由此可筛选出新的两用核雄性不育系.这进—步说明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此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进行人工调节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细胞质遗传     
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这已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完全相同,它们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核中,极少数居于细胞质内。据此,细胞遗传学家将受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体系称为细胞核遗传(核遗传),而将细胞质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体系称为细胞质遗传(质遗传)。与核基因一样,细胞质基因也是能自我复制、在遗传上有一定功能的DNA片段。所不同的是,核基因按孟德尔规律传递,而细胞质基因则不按孟德尔规律传递,仅随母本一起传递。在遗传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及其脉冲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用简化的方法提纯了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显示了清晰的带型。HindⅢ酶切产生37条带,Xho酶切产生30条带,该方法重复性好。同时用新技术——脉冲电泳,测定了水稻线粒体DNA的分了量,并就其作为一种新手段,在植物线粒体DNA的异质性、结构和分子大小等方面的研究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进行调控的研究将为两系法杂交稻组合的选育和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夏季条件下的育性稳定性和在秋季条件下的自交繁殖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实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有性调节剂可以充分地利用那些在夏季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性相当稳定,不会发生育性波动,不具有潜在危险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割茬再生对某些在秋季条件下难以自交繁殖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自交结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可望提高其繁殖产公,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低浓度杀雄剂的作用效应能消除夏季异常低温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诱导效应,由此可以保持其雄性不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化学杀雄剂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化学杀雄剂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理,包括生长物质代谢、膜脂稳定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Utilization of a two-line breeding system via photoperiod-thermo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hybrid production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337S is a novel wheat male sterile line sensitive to both short daylength/low temperature and long daylength/high temperature. Five F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 337S and five common wheat varieties were developed for genetic analysis. All F1’s were highly fertile while segregation occurred in the F2 populations with a ratio of 3 fertile:1 sterile under short daylength/low temp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male sterility in 337S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temporarily designated as wptms3.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coupled with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as applied to map the sterile gene using one mapping population. The wptms3 gene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arm 1BS and flanked by Xgwm413 and Xgwm182 at a genetic distance of 3.2 and 23.5 cM,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ere evaluated and proved essential for identifying homozygous recessive male sterile genotypes of the wptms3 gene in F2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4.
对三系法和二系法杂交育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育种方法,但它必须要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增加了育种的时间和资金;而二系法选用光敏核不育系的自交不育系做母本,用加显性标记基因的恢复系作父本,省去了繁殖保持系的工作,同时,这种不育系会因光照长度或温度高低(或两者兼有)而在可育与不育之间互相转换,而这些条件都可以人为控制,这既保证了杂种优势的利用,又节省了资金,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玉米A型胞质不育准确归群,从分析A型不育系育性基因型入手,结合恢复性的遗传和小斑病的自然感染进行综合研究。采用启行设计的A型与T、S、C三类群的不育系(保持系)的互测杂交试验,初证出A型不育系的育性基因位点及对数;并用多型恢复进行辅助签定;14个自交系与A型不育系的杂交F_2代育性反应分别呈3∶1和9∶7,符合T型恢复性的遗传规律;最后再结合A型细胞质受小斑病感染的事实,初步将A型归入T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明确育性基因互位点上,有助于分析特定自交系测交育性反应的疑异和胞质不育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苜蓿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现状.着重论述了作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雄性不育等方面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短光敏核不育水稻种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稻短光敏不育材料是与农垦58S等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敏育性反应特性相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新类型,具有短光低温诱导不育、长光高温诱导可育的育性特性,对水稻短光敏核不育品系宜DSl的育性表现、农艺性状、利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以一系列生物信息学软件为工具,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了SOD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该预测的SOD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数据库中同类基因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并且含有完整的保守结构域;电子克隆到的SOD基因编码的不是分泌蛋白,也不是膜蛋白,而是胞质蛋白。通过某个基因的一个EST序列采用电子克隆的手段进行基因全长的电子拼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