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探究性阅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本文想和同仁共同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耀斌 《现代语文》2014,(8):136-13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表明了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精神与要求,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章、陶冶情操、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更要培养这种好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本文笔者从探究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以及个性化阅读等三个角度论述了语感培养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  相似文献   

7.
陈明财 《教师》2014,(21):107-10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平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绪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笔者就谈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亮 《教学随笔》2007,(3):32-33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凄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呢?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探讨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习惯,归纳出以下方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隋利 《课外阅读》2011,(10):80-81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针对以往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具体的落实好这样的思想,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自我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本,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逐步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一.培养整体感语能力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整体感悟是学生通过直觉在短时间内对文本的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龙兴娟 《辅导员》2010,(6):49-4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章的感悟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享受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捉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