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2.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3.
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指出:“人们的自由或议利离不了一定的责任或任务,没有无责任的自由或无义务的权利。”细嚼此语,很受启迪。我们办的虽是张企业小报,但它也是党的一级基层组织的喉舌,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必须讲党性,负责任。报社同行在学了耀邦同志的讲话后,有点比较深刻的体会,那就是:笔端要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读者来信《新闻天地》编辑老师们: 我是一名在读的新闻系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了《新闻天地》杂志。读过几本之后,我也感觉到有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新闻味"还可以更浓一点。其次,我觉得稿子还应该更有新意一点。如果能多发一些如《人间神鬼最难缠》这样的稿子就好了。最后,我希望能有机会介绍一些年轻的名记者、名主持人,这样能吸引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读者。如果还能给我们这些"准记者"开辟一块习  相似文献   

5.
我从去年初开始学写新闻稿以来,已经在各级报刊发表二十七篇“读者来信”。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抓住社会上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做到一事一稿,力求使“来信”稿内容有针对性,这样的稿件,群众喜欢读,而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去年初,我厂不少工人不愿签订承包合同,原因是前年签订承包合同时,领导把上交利润指标规定好,工人在承包合同上签上名,厂领导就甩手不管了,让工人自己找活干,工人们普遍意见很大。我就写了《工人要求企业领导找活干》的读者来信,投寄给《塔城报》。这篇稿件发表了后,厂里很多工人都争着看,不少工人同志说:你这篇稿件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一篇新闻作品问世,就编者、作者来说,应当凝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心。在釆编活动中,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好心也会办出坏事。记得1979年一家省报报道了一篇薄荷油丰收的消息。这张报纸传到一位经营薄荷油的外商手里,他心里有了底,就在同  相似文献   

7.
我搞了近20年的新闻报道,先后在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用稿数百篇。我比较自信,认为自己采访作风比较深入,不会在新闻事实上出差错。可是今年1月份,由于我一时疏忽,还是出了一次不该出的差错。事情是这样的:本乡政府一位干部,有感于当时本地区一些农民建房讲迷信,连续发生两起倒房伤亡的事故,写了一篇杂谈。我看后觉得不够理想,建议他写封读者来信反映这个问题。他要我和他合作,我欣然同意,就改写了一篇题为《建房讲迷信,还会害死人》的读者来信,新华日报》于2月8日刊出。没想到,3月初,我收到新华日报读者来  相似文献   

8.
“煤饼新闻”是一篇触及社会生活的批评报道。它既体现了党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的优良传统,又为报纸如何眼睛向下,关心群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多次在大小会议上称赞这篇报道好,关心和帮助群众就要努力从这些具体问题抓起。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这是报纸通过舆论的力量为上海几百万居民办了一件好事,提出~(?)如  相似文献   

9.
曾与解放日报原总编辑王维一起工作过的原副总编陈迟告诉我,王维办 报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视读者来信二是强调新闻为主。用王维自己的话说:“回顾几十年的办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得出自称为‘三个为主’的见解,即办报要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要以提供新的信息为主,办报要以满足读者的正常需要为主,即为读者服务为主。我不敢说这‘三个为主’,就符合新闻规律,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王维规定,每天要送三封读者来信给他看。有些来信,他还亲自参与调查。他规定群工部要定期写出信访综述,并公布报端。他还经常选出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界一个时髦的流行语。大到新闻单位的管理,小到一篇报道的定稿,往往冠以“策划”一词,好像如果不这样,新闻单位就搞不下去了,新闻媒介也没法办了。但是,在严格意义上讲,新闻不能策划。  相似文献   

11.
如今,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新闻信息呈几何级增长,以至于受众只能在选择中挑取自认为有用、有趣、有意义的新闻,难怪有人称现在是读题或读图时代。对电视新闻来讲,如何才能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定要在新闻策划上下工夫,谁能策划在先,谁就占领了报道先机;谁能策划出新,谁就能报出特色。在电视新闻策划中,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10月23日,宜兴报“字星杯”头条新闻竞赛评比揭晓。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一些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宜兴报头条新闻有看头了!”一些新闻界同行也称赞:“这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我给省内外一些报纸写了50多篇“读者来信”,有38篇被采用。其中上中央级报刊的有4篇。有几篇稿子同时被好几家报纸采用。“读者来信”文体自由,易于触及实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碰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或鼓与呼的事情,我就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地弄个明白,然  相似文献   

14.
专题摄影报道是随着读者阅读的需求与新闻摄影的发展而兴盛的,但目前的专题摄影报道有这样几个误区需要纠正。观念上的误区专题摄影报道就是组照一件只需要两三张甚至一张就能交代清楚的新闻事件,却要用七八张甚至十几张照片去表现,硬生生地拍成专题报道,这样的摄影报道在报刊上似曾相见。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仅有一名管理人员的开封市龙亭区干校新闻班5月底刚送走第五期学员,共培养学员382人,眼下又有几十人报名.龙亭区干校新闻班创办于去年10月.消息传开,几天内报名者就有200多人,录取了120名.接着,市属五县一郊及市内各工厂报名者为数更多,就这样一期接一期办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南方日报读者来信部采编的批评报道,每篇都有结果,多篇获得广东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他们工作中的主要体会是,正确处理好抓问题和讲政治、共性与个性、抢新闻与受制约、舆论监督与其它监督等四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做,效果良好,既履行了舆论监督的职能,又有利于稳定大局;既发挥了党报的威力,又避免了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有时效性的。也许您经常会听到编辑记者们这样讲:"这篇稿子缺乏时效性,不能用了。""这篇稿子快点发出去,不然就没有时效性了。"那么,什么才是新闻的时效性呢?新闻时效性又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一、新闻写作为什么要讲究时效性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的物质及宣传功效有着直接的关系。新闻越早发表其新闻宣传的功效就越好,反之就越差,甚至毫无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读者朋友:您好!转限已一年过半,1997年《新闻三昧》全体同仁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努力办好本刊,有读者来信已欣喜地谈到《新闻三昧》改版后“变靓了”!但也有读者来信,指出我们因不足或疏乎造成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将把编辑部每期的编辑工作通报给广大读者,使“编读往来”真正成为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哈尔滨报业市场上的三张都市类报纸《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晨报》,在国际新闻版面上由于受消息来源趋同化的影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读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阅读其中一张报纸后,再看另一张报纸就觉得没有必要了。这一问题若不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加以改进,很难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发表这篇读者来信,并非有意责难辽宁日报,只是因为类似这样的差错,近来在报刊(包括本刊在内)上经常出现。读者指出这种差错的来信很多,这里选登一篇,愿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