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传播学的视野下,以《剪灯新话》《剪灯余话》为对象,考察明代万历朝以前的小说传播过程。分析了这两种小说的作为传播者的作者、评论者和初刻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两级传播"模式中的"意见领袖"理论阐释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失调论"阐释这些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勾勒出了明初小说传播的轮廓,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理论解释了明初小说为什么被禁以及为什么不堪一禁。  相似文献   

2.
奇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典型特征,从六朝以来的粗陈梗概,到唐传奇的有意为小说,到明初的以传奇来促教化,可以说传奇小说一直用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剪灯余话》作为明初的传奇小说刚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欢,它不仅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内容,而且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给明初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后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3.
奇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的典型特征,从六朝以来的粗陈梗概,到唐传奇的有意为小说,到明初的以传奇来促教化,可以说传奇小说一直用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剪灯余话》作为明初的传奇小说刚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欢,它不仅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内容,而且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给明初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后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据《乐府遗音》等献,为瞿佑的生年是1347年的说法以及他撰《剪灯新话》的事实提供了新证据,并对瞿佑遭朝廷放逐的时间,缘由和《剪灯新话》的早期刊印以及作晚年的校订作了初步的探索,同时着重论述了《剪灯新话》的主旨是对战乱的抨击以及它的深远影响,基本纠正了某些旧说的谬误,从而肯定了瞿佑及其《剪灯新话》在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剪灯新话》是明代文言小说的开山之作,代表了明代文言小说的成就,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从成书至今,《剪灯新话》却遭遇坎坷,关于它的研究更是侧重不一,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整理,以期就《剪灯新话》成书以来相关的流传研究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完满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在明初的文言小说中,<剪灯余话>是一部值得一论的作品. <剪灯余话>的作者李昌祺,名祯,以字行,江西庐陵(今吉水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7.
韩国传奇小说的发展在是中国小说发展的影响下进行的.<金鳌新话>被称为韩国最初传奇小说集,深受明初瞿佑<剪灯新话>的影响.而<金鳌新话>对后世韩国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剖析《剪灯新话》 ,发现其诸多故事具有共同的叙事模式 ,即理想与现实、情与理之间的矛盾化解过程。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考察 ,这种叙事模式的深层含义则是它反映了元明易代之际文人如何由梦幻到明初理性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剪灯新话》是瞿佑个人化书写的产物。从小说中的诗文来看,《剪灯新话》表现出与其他诗文小说不同的出众文人书写,同时体现了文人将文言小说纳入抒怀写心的正统文学阵营的成功尝试,应该重新认识《剪灯新话》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明初的文言小说中 ,《剪灯余话》是一部值得一论的作品。《剪灯余话》的作者李昌祺 ,名祯 ,以字行 ,江西庐陵 (今吉水县 )人。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 ,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昌祺学问渊博 ,僻书疑事 ,人多就质。后继任为礼部主客郎中、广西左布政使 ,坐事谪役 ,寻宥还。洪熙元年 ,起用为河南左布政使 ,与右布政使萧省身一起 ,打击豪猾 ,除贪去残 ,疏滞举废 ,救灾恤贫 ,政化大行。丁内艰归。当时河南大旱 ,赤地千里。廷臣以昌祺廉洁宽厚 ,河南百姓很怀念他 ,请求再起用昌祺。宣宗命夺丧赴官。正统四年 ,因病坚乞致仕。他家居二十余年 ,…  相似文献   

11.
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是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改写本,这部汉文小说中包涵着忠君、崇儒等多种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剪灯新话》在宋元传奇整体式微的趋势下,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继承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刺世嫉邪,直面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敢于悲世不遇,流露士子的感伤与哀怨;敢于倾吐胸中块垒意,书写悲欢离合情。其思想深刻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剪灯三话”中,出现了大量的诗和词。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诗词在小说中具有多种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情节构造、人物刻画、描绘环境和化俗为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试论《剪灯新话》婚恋故事描写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灯新话》的婚恋故事反映了元末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世俗愿望,折射出了动荡年代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对爱情的特殊思考,展现了《剪灯新话》的创新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词体体性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花间集》的体认得来,并伴随着词学的发展而逐渐具体和清晰。晚唐五代,《花间集》成为艳词理论的代言,北宋词体观在极大程度上是从《花间》词中概括出来的,强调词体应具备儿女之情与柔婉之风的独特格调,并从中总结和确立了“词为艳科”的观念,明人则明确地把言情视为词体最基本的艺术特质,清人在普遍肯定词之言情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始以《风》、《骚》之义来规范词体体性的情感内蕴,并且肯定了词绮靡艳丽、哀怨悱恻、情深语艳、雅艳相资等迥异于诗歌的外在体貌。  相似文献   

16.
清人对《花间集》的接受趋于理性化。清初云间余脉以及西陵、柳洲等派词人所作不脱《花间》风气,扬州词人则对《花间集》作出了合理的定位。浙派鼻祖朱彝尊早年喜《花间集》而晚年有所变化,其他浙派词人大多对其加以肯定。常州词人张惠言、陈延焯推崇温庭筠而批判《花间集》的主张并不合理,故况周颐等人对此作出了修正。  相似文献   

17.
云南花灯是云南地域文化的象征和精粹,但目前影响力衰微。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对保护和传承花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现有的花灯电视栏目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充分借鉴国内优秀戏曲节目的传播经验,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词学研究的代表作.考察和分析<人间词话>的历史成就与缺失,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词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及精神、词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走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