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利琴 《教学月刊》2013,(11):38-41
当前初中英语课文教学呈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势。课文教学变成判断、选择、回答问题的程式,以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急于向文本外拓展,以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课文教学直指阅读技能使阅读活动浅尝辄止、索然无味——所设问题缺乏内在逻辑,不利于学生深度阅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探究味;学生忙于答题,无心品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语言味;阅读缺乏情感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阅读课失去了情智味。课文教学“偏食、速食”,语言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味的课文教学现状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2.
一、明确教学拓展实施的前提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语文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聚集点,而迁移和拓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由此可知,语文课拓展的是“范围”,而不是改变教学内容。所以,读透文本,关注文本解读质量是实施拓展教学的前提。文本是教学的原点,所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老师正在潜心研究语文“情感型课文”的教学,这无疑是迈出了正确而重要的一步。正像戏剧演员练好“唱、做、呛、打、哭:口、眼、身、法、步”等基本功一样。“情感型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一块,不可设想一位语文教师连“情感型课文”也教不好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吴建国 《江西教育》2009,(11):32-3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充满激情的教学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语文情感基调的理解和把握上,而后将情感融入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相融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优秀作品,但一些作品由于时代间隔,学生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的曲解。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如能适时适度地引入相关资料,会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使“学生思维的双翼不为教材所禁锢”,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教学,同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我认为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扣住该文的本质去教学。文章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它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这个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不以任何人的情感意志为转移,因为文本一旦产生。它就具有相对客观性、独立性,即便有两种可能性:思想等于文本和思想大于文本。教学时如果扣不住文章的本质,就把“这”上成了“那”,其错误自不待言。请看: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那么我认为对文本中出现的词语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学生如果连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谈到语文课,就不能不说文本,说到文本,就不能不谈作者。语文教学中,文本是以各类文章为表现形式的课文,它体现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善恶观念以及理想追求。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我们了解作者的媒介。而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读出自己““读出作者”。  相似文献   

9.
对同一篇课文,不同师生有不同的认识,对其隐含的情感因素的发掘就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需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依据文本创设不同的情境,引领学生合理的想象,以期辅助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一旦有所触动,就会情不自禁地“情动而辞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了文本的“情境”,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最佳融合境界,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感染并得以培养,也就达到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三维目标”明确规定,既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的统一,可这种有机的统一却被不少语文教师误解为——每篇课文都得落实“三维目标”,甚至误认为每一篇课文思想教育的熏陶重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教师牺牲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人为地给许多课文都贴上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于是,就有人感叹:“语文课堂教学肥了政治科的地,荒了语文科的田。”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某些 (特别是评比的 )语文教学 ,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还时有表现。在这些课堂上 ,跑来跑去 ,演来辩去 ,花样翻来翻去 ,起承转合 ,热闹非凡 ,实质上却是在进行“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怎样让语文教学走出“空中楼阁”呢 ?一、把“阅读”做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至少有四种 :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 ,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 ,从而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沟通情感、化解疑…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巧妙运用文本“空白”,结合具体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并填充“空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味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3.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悲剧类课文,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悲剧,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文体,都可紧扣鲁迅“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评价,去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意图、解读文本和设计教学。下面笔者举几例略谈如何解读悲剧文本、突破难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常见的对话有理解型对话和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即“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言语型对话,即“人与人的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探索了一些运用新型对话技术。实现智慧碰撞和知识、能力、情感对接的对话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不同类型文本,总有一种教学方式与它相适应,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的。反之,事倍功半。就情感型课文来说,它们文质兼美,其最佳的教学方式就是朗读、再朗读。情感型课文,字里行间饱含人间高尚品德、至亲至爱、美好愿望等浓浓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实践证明,朗读不仅是理解内容、融会情感的基本方式,还是体会言语表达的基本方式。如何让朗读成为情感型课文的最佳教学方式呢?  相似文献   

16.
刘艳欢 《广西教育》2014,(17):66-67
一、学情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文本时,笔者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熟悉文本,如快速浏览、默读、朗读、小组读、齐读等,对于长篇课文而言,默读和浏览是快速且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新课程教材中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为基本呈现方式,之所以用这样的体例编排,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我们在对“活动体验”这一板块所选的课文的学习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两个板块所选的课文的教学采用的学习方式侧重点显然应有所区别。“活动体验”板块的课文应采取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体验感悟。何为体验?亲身经历,亲身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要求学生走进文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的需求出发,调动  相似文献   

18.
杨旸 《教育》2010,(8):59-5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大块文章的长时间阅读缺乏情感、手段,读的时间一长,身心疲惫,学生懒于思索,处于“疲软”状态。课文阅读要走出“疲软”境地,必须从唤醒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谈起。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文本成为学生梦寐以求的圣土和情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超越文本”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但是,这都应以文本的学习为基础。然而,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超越文本,置课文于不顾,有的刻意地追求“多元解读”,甚至在答案唯一的地方也要拼命地选取多种不同答案:有的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地“对话”讨论;还有的旁征博引,千方百计地开发课外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刘海军 《文教资料》2009,(34):52-54
“激情”是语文本身的呼唤,“激情”是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激情教学”也是当前语文人文性的要求和情感教育的呼唤。“激情教学”呼唤智能型、情感型、艺术型兼具的教师,“激情教学”呼唤敏感多情、激情四射的主体性、自主性兼具的学生.“激情教学”呼唤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对“激情教学”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激情教学”实施的条件和几点实施策略,意在倡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和重视“激情教学”.改变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