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方孜行 《新闻世界》2009,(6):172-172
一天晚上,某电视台在社区类节目中播出一则新闻:某市卖报人张大爷驯养的一只八哥.专爱叼啄人民币。你不管把面值多大的人民币,藏到报摊上的任何一处报层里,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把它叼啄出来。这样的报道是不严肃的,有悖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2.
一天晚上,某电视台在社区类节目中播出一则新闻:某市卖报人张大爷驯养的一只八哥,专爱叼啄人民币,你不管把面值多大的人民币,藏到报摊上的任何一处报层里,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把它叼啄出来,这样的报道是不严肃的,有悖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在电视机前观赏一场足球比赛时,随着画面的切换,双方的阵容、队员的跑位.凌历的射门、精彩的扑救,我们尽可一一收入眼底:甚至我们会比裁判员更能看清有没有越位和小动作施展的诡秘。这一切无疑要归功于足球场里不同机位上的多台摄像机,将细节袒露无遗.以至于我们不去挑剔第二天报纸上一些只是罗列了出场阵容、  相似文献   

4.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5.
敖丹 《出版广角》2011,(4):48-50
2010年,一位92岁高龄的老奶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深入到我们的心灵,成为无数都市主妇、白领热衷并极力效仿和渴望的对象。这就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书里的主人公:塔莎奶奶。  相似文献   

6.
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吃完午饭我们驱车去卢赛恩.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历史名城。 几天前儿子在网上预订了旅馆。他对我说:妈.我们到卢赛恩就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监狱旅馆.价格特便宜.只需50瑞士法郎一天(合人民币325元),你介意吗?我说:我不介意.很有创意,去见识一下也蛮好的。这是一座由监狱改建而成的旅馆.监狱始建于1860年,后来又两次扩建.  相似文献   

7.
记者采访作风漂浮不容忽视这些年来,记者采访作风漂浮,无论中央报、省报还是地市报纸的记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近些年参加工作的部分年轻记者,表现得就更突出些。一是采访沉不下去,记者像掉在井里的葫芦,样子像下去了,实际仍漂在上面。拿采访农村来说,过去采访农民,通常要住到村子里三五天、七八天甚至更长,要反复和村干部、农民接触交谈,好多稿子就在农民家里写,写完还要给农民念一下,听听意见。现在采访农民,多数住在县招待所,上午坐小车到村子里去,大都  相似文献   

8.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9.
明人刻书,人多以为太滥,其实精刻也不少。但书帕本,却是古籍版本史的一个怪胎。封建社会官场中贿赂成风,不知那位先生附庸风雅,居然刻版印制书籍,作为馈送长官的礼物。于是,形成一种风气,凡做外官的,任满入朝,都要带点书帕,馈送长官。书是自刻,帕是手帕。《日知录》记载,致这一本一帕,《先正遗风》记载:“……止具一书二帕,以贽京贵。”我们不想讨论书帕本的优劣和它在版本史上的地位,我们只是借这个题目议论一下目前图书馆中一种不正之风。新书到馆,还未履行登录手续,就有人跑到某些领导人面前“通风报信”,并择其喜爱者送上门去。流  相似文献   

10.
微博评刊     
关于《旭日阳刚的“一天里”》 @程凌晨:我们不应该只指责旭日阳刚,是不是也该想想当下的社会环境呢?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在帕丁顿车站的一个咖啡店里,我问一个正在看报纸的女人,能不能在她的桌子边坐下。她抬起头,我们同时认出了彼此:我俩曾在一个为未成年母亲提供培训的慈善机构共过事,我教那些女孩英语,莎莉教数学。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我真的没想到,当兵会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在偏远的大山里。我们穿着崭新的军装进山的时候,是阳春三月,在我的故乡已是花红柳绿,但这里似乎没有春天这个季节。汽车在大山里颠簸了一天,眼里掠过的,除了山还是山。白茫茫的大山小山,一座连一座。汽车路尽,接兵干部跳下车:牛圈子到了。下车集合!  相似文献   

13.
记者采访作风漂浮不容忽视这些年来,记者采访作风漂浮,无论中央报、省报还是地市报纸的记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近些年参加工作的部分年轻记者,表现得就更突出些。一是采访沉不下去,记者像掉在井里的葫芦,样子像下去了,实际仍漂在上面。拿采访农村来说,过去采访农民,通常要住到村子里三五天、七八天甚至更长,要反复和村干部、农民接触交谈,好多稿子就在农民家里写,写完还要给农民念一下,听听意见。现在采访农民,多数住在县招待所,上午坐小车到村子里去,大都找村干部简单谈谈,然后坐车回县招待所。真正住在农  相似文献   

14.
改变知青命运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禹康 《档案天地》2006,(1):17-17,16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韶华已逝陆续返城时,一切已事过境迁。我们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1,(1):2-3
人物心声:“我在自然里领略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似乎把心泡在穿越千年岁月的群山湖泊里洗涤。云南的蓝天澄澈与透明,高远与深邃,是足以让蜗居在钢筋水泥里的人心灵发颤或者豁然开朗的。虽然我们终究要回到城市里去,但是“我的根在原生态的云南!”  相似文献   

16.
阿甘歪传     
那天去修手机,路过一家KFC。发现此店生意好得出奇,门口围着的看客里三层外三层。我挤不进人群,只好郁郁回家.晚上看新闻,说是某家KFC发生绑架事件。画面里的人群好眼熟,我顿时内心澎湃:天那!我可是和电影里的情节擦身而过了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大观周刊》2013,(2):23-23,19
胡适在《词的起原》里认为:五更转是填词的最好的历史例证。并且认为白居易的《忆江南》被刘禹锡照着葫芦画瓢,作成词《春去也》。对比如下: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刘禹锡一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悒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根据胡适的考证,这便是填词的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们的新闻事业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新闻事业在改革发展,在大踏步朝着现代化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具有“隐患”性质的问题.的确不容忽视。当前人们普遍反映,报刊新闻掺假太多,或者叫兑水太多。分析起来,大约有这么几种情形:一种是纯属造假。这样的新闻稿可以完全不去采访.完全可以坐在编辑部里凭空捏造出来。有文过饰非之作.也有虚报浮夸之作。譬如某一单位,明明出了铺张浪费问题,引起了群众不满志至群众已经通过种种方式向上级有关方面反映这方面问题.也就在这…  相似文献   

19.
给我数据     
由于美国印刷买家要求到厂看样,华南地区一印刷厂请来一位质量顾问,经过两天的改善.终于能印出客户满意的印张,美国买家很满意提出邀请:”走,我们去美国公司开会去。”印刷厂老总坚持要求顾问随行,“我去谈生意没问题.老外要的质量就得靠你了,他们会要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20.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09,(22):96-96
彭博入主《商业周刊》发出杂志行业洗牌预警。业界为这家拥有92.1万订户的领军杂志唏嘘不已,有人就此评论新媒体的凌厉攻势为一场慢折磨:“这些鸽子从数百万个角度一起啄你,每只都啄你一小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