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OC组(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O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L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IL-6、TNF-α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观察其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OC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6、TNF-α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LC患者IL-6、TNF-α基本上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C组患者IL-6、TNF-α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C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与OC组相比,LC组患者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轻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髌骨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鲜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组6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60例,记录术晨、术毕、术后1~3 d晨监测的体温。结果: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 d,关节镜组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从术后体温恢复角度上看,治疗髌骨骨折患者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LC中转开腹与OC术前、术后1h,术后1天、3d、5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WBC计数、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切口长度,手术、麻醉时间的对比研究.结果:OC组术后1h、1d、3dWBC计数、CRP、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与LC中转组比较,OC组仍较LC中转组稍高,二者无统计学意义.而OC组术后1h、1d、3d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比值较术前下降(P<0.05).且同LC中转组比较,OC组较LC中转组略低,二者仍无统计学意义.但5d后二者以上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结论:LC中转开腹对机体免疫反应影响较OC组并没有增大,技术运用适当,对机体术后恢复等同或略优于传统O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各种剂量右关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选取女性),年龄20—59岁,ASAI一Ⅱ,随机均分成四组:C组,D1组,D2组,D3组。c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安慰剂。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D1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5μg/kg(四组注射时间均为切皮前10min)。记录术毕拔管时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D2组、D3组拔管时间均长于c组,D3组的拔管时间长于D1组、D2组(P〈0.05);D2组、D3组在术毕各个时点的VAS均低于c组,D3组在术毕各个时点、D2组在术毕4h、8h的VAS均低于D1组(P〈0.05);D3组在术毕1、2、4h的Ramsay评分高于其余三组,D2组在术毕1h的Ramsay高于c组、D1组(P〈0.05);D3组术毕口干的发生率高于c组,c组术毕使用镇痛药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术前静注右关托咪定1.0μg/kg,术毕镇痛可靠,不增加不良反应,不导致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LC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手术前30min的肛温、心率、平均动脉压,紧张焦虑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前30min肛温、心率、平均动脉压、紧张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比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C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对稳定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6例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LC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LC8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3.49%;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发病48h内行LC42例,全部完成LC,无手术并发症;发病48-72h行LC24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1例;发病72h以上行LC2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2例,一过性黄疸2例,全身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经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发病48h内行LC成功率高。LC较开腹手术更易治疗伴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n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先行EST术,再行LC术。结果:21例均完成EST和LC术,其中1例患者LC术后经胆道造影见胆总管结石残留,再次行EST术。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适宜性,方法:对目前胆囊切除三种术式(小切口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传统胆囊切除)的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经济、适应证较宽,优于其他两种术式,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尤其适宜于基层医院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