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情态语言作为一种非口头语言,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  相似文献   

2.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剩下百分之五十八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以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仅使用有声语言 ,同时也使用无声语言。态势在无声语言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也是构成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态势语通过手势、眼神、身姿和表情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 ,达到“意在不言中”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人际交流中,能传递特定信息,通过交流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来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称为体态语言。这种交流方式具有辅助性、伴随性、丰富性、独立性、真实性的特点。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能增加直观印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情感地沟通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反馈课堂教学,有利于调节控制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5.
体态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以其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来传送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从而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一、体态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Albert·Me-hyabin)认为,信息的效果一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从中可见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听觉获取的教学信息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自然地运用手势、眼神、丰富…  相似文献   

6.
杨志林 《陕西教育》2010,(1):106-106
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情感、认识图意,不仅可以通过有声言语.更重要的还得通过无声言语进行。所谓无声言语就是指眼神、表情、动作等.是借助人们的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的无声的非语言信息系统。它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课借助无声言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无声言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正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笔者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表达出特定的信息,用姿态语言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有效补充。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姿态语言,可以在无声胜有声的意境里收到强化、暗示等效果,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师的魅力,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快捷,情感交流更通畅。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 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它声响) 55%的无声语言。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无声语言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是为了加强交流的效果,给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肢体…  相似文献   

9.
张雅丽 《教师》2013,(25):31-32
形体语言,也称"人体示意语言"或"肢体语言",指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及其他各种姿势与动作等传达信息的交际手段,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应用一些形体语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眼神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感情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要善用眼神,用无声的交流把握课堂气氛;活用表情,用丰富的表情调控课堂;巧用手势,用恰当的手势提高课堂效率;借用姿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中配合有声语言运用的动作、表情、手势、神态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更形象、直观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是信息传递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通过言语表达内容的,但非言语交际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等无声语言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肢体语言又称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  相似文献   

14.
《诗经》有云:“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不足,歌咏之。歌咏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声语言虽然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有言不尽情,词不达意的时候。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就可用“态势语”来表达。所谓的“态势语”,就是用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交流思想的语言,也有人称之为“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态势语”和“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平行存在。它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条宽畅通道和重要载体。课堂上,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眼神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就能收到强化、交流、激励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对于体态语言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口头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体态语言是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  相似文献   

16.
于金荣 《学子》2012,(7):46-47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  相似文献   

17.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身体语言就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表示态度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体态、体距与服饰。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体距与服饰也是人体语言,因为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同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体现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与审美观。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时不仅注重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9.
态势语言又称行为语言或无声语言,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等。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要是个演员,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传神。不要温文尔雅,死板地站在讲台上,也不下来走走。这样的教师是不会成功的。”可见,教师应科学地使用态势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燕玲 《甘肃教育》2014,(19):122-122
正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人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用口头语言外,还可以运用手势、眼神、表情这些肢体语言来和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更加容易理解老师的意图,获取知识信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