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让学生爱写,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第一,观察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第二,教给观察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第三,让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确实碰到很大的难题。因为小学生作文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有的学生生活单调,缺乏生活的经历,有的学生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做到有话说、有东西写,进而要求说真话、诉真情,从而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与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5.
浅议小学生作文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平 《湖南教育》2005,(13):33-33
生活应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应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作文就应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能力,让他们  相似文献   

6.
吴榕 《考试周刊》2014,(69):65-66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且容易忽视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导致学生很容易感悟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把真实的体验过程成为写作的"下锅之米"。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让学生爱写,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是对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点拨,引导他们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点拨,引导他们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一、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对学生说要写出好的文章就要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还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对被描写的对象进行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应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哲学家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容易出现不良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蒙  相似文献   

13.
老舍说:“要学习作文必须观察生活。”九义小语《大纲》也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养成时时处处细致用心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效率,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呢?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下列四种方法进行训练。一、四季导游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四季导游系列表对一年四季中景物特征及变化进行观察,以培养学生时时观察的习惯。由于儿童对周围事物缺少有意识的反复观察,“视而不…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更不是只要教师来个强制性命令或者强制性措施就行。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习惯。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如何养成好学习的习惯和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让他们进行定量观察。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粗粗拉拉或漫边无际。得到的材料不具体,感受也就不深。克服这一毛病,可指导学生“定量观察”,即观察某一事物时。只观察事物的某一两个方面(如观察鱼在水中游泳,可只观察鱼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一两个部分。用定量观察法指导观察,因观察内容单纯,要求明确,所以观察得必然细致、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主要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现就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做的一些探索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无…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从学生入学就严格要求学生在儿童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从他们感兴趣去做的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入手,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兴趣地去学习。引导学生做热爱生活的有心之人,多说多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孩子习惯的基础阶段。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常有人形容孩童是凡间的天使,而我们父母师长就是天使的翅膀!所以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同心同力、共同引导,耐心、恒心,双心齐用,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呢?一、通过儿歌口令强化学生行为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课间休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