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2.
何存中是80年代中期崛起的湖北“实力派”小说家。何存中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富有一种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流氓无产无者的文化反思;其二是表现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其三是重建文化人格;其四是地域文化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高师美术字教学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完善;“重技轻理”;教学方法单纯,孤立;设计意识淡薄等弊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今后应重视培养学生完善的文化品格与修养,培养学生优秀的技术品格与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品格与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化品格是影视教材质的一种属性,是影视教材的一个判据。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教育赖以进行的基础。文化品格是影视教材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质量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电教教材的文化品格问题,努力提高影视教材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当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发展转向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道德现实反思的必然结果。当代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是:要重视吸收和借鉴品格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要重视并建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道德规范体系;要重视发掘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的文化品格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物的灵魂是它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高下决定着刊物的层次和归属,本文试图从文化品格入,考察《新青年》杂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务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显著特色。它体现为:在政治上,立足实际,克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在文化上,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兼容和务实的基础上,催生新型品格的中国文化;在方法论上,以求实的态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就是其中瑰丽的奇葩。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文化诗学命题蕴涵着深厚的人学价值;人作为文学诗学的构建者,其主体性地位必须得到肯定;在当代文化市场化、传媒化的语境下,建构主体还必须充分考虑我们这个“正在历史”的时代品格对文化诗学建构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视报道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行为,理应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文化的张扬与重塑是是神圣职责。强化报道文化品格的途径是求真与思辩。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早期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品格教育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近年来,人们对品格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考虑,认为可以把品格教育理解为综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焦点是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关心人的社会群体。促进品格教育的因素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积极的角色榜样;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使命和标准;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提供参与道德行为的机会;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崇尚独立的品格,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心理基础;独有的社会阅历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独立自主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学说.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彭惠芳 《教师博览》2023,(21):63-64
《声律启蒙》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用正确的方法读《声律启蒙》,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文意,积累知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人格。小学低年级学习《声律启蒙》的方法有:初读正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好读乐读;多种方式,粗知大意;典故引路,塑造品格。  相似文献   

15.
就当今高校在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方面作了三方面的探讨。一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目的问题,认为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人生境界和培育健全人格;二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内容问题.认为要构建一种以哲学和文学艺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三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途径问题,认为应将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裴子野的复古文学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学复兴的时代环境,梁武帝尚古的文化追求,为古体派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的熏陶,使裴子野成为一个地道的儒者;家传的史学修养使裴子野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最早地意识到永明文风的弊端所在;中书通事舍人的职位,给裴子野实践其文学观提供了一个舞台。另外,裴子野的次等土族地位使他能批判地审视文坛主流风尚,裴子野本人具有的不从流俗的品格、勇于实践的品格都促成了在其文学观指导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的论词主张以品格论为核心。品格论可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论词莫先于品”;第二,词品“莫要于有关系”;第三,词品本于人品;第四,苏、辛词品格最高。品格论密切了词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把词推向了言志抒怀的轨道。它的局限性是:否定柔性词时表现出来的封建礼教思想和轻视词的艺术特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士人品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志于道”的求索精神;“以天下自任”的济世情怀;“修己以敬”的品格砥励意识。“士人”品格曾是近现代高校教师的重要的或基本的品格,这些品格在新的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精神重构仍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艺术意境的求壳中对传统文化作批判性反思。通过对中国艺境的文化哲学基础的探寻,揭示了传统哲学的生命哲学品格;通过对未来文化的展望,高扬了“文化与自然调合”的理想;通过对“中西古今 ”关系的辩证思考,提供了跨文化研究和对古人作“同情的了解”这一富于启示意义的文化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