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探索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中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杨华 《教育》2007,(12)
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有数学价值的素材,让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让数学学习更具有灵性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斌 《考试周刊》2011,(39):75-75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马青平 《考试周刊》2013,(87):55-56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只有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应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生活应用为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以生活应用为基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以生活应用为目的,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1.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培养数学思维。在生活化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实践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接触生活、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机会,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情境数学化、生活实践数学化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更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于个性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但生活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起点,有一个更利于领悟的环境,有一些更鲜活的资料.当学生依托于生活背景来深入探析数学本质规律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达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一、对数学学科的重新认识及思考数学来源于生活,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用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让数学学习不再陌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勇于尝试、乐于探究,使得数学学习更具主动性.用活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数学资源和素材,并以此嫁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知识、提升感悟,快速地建构认知,让数学学习充满智慧.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性、广泛性,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方法去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简单地将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数学却未必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恰当地选择生活素材,挖掘生活素材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求知欲。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数学,去理解数学,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