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那一扇门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愉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一那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3.
云惠子 《音乐世界》2014,(11):19-19
写真取景于海滨城市,捕捉了“追风少年鲸骑士”白举纲的精彩身姿。曾多次现场演唱过原创歌曲《乘着破船回家》的白举纲,却从来见过真实的大海,所以这次不仅是他第一次拍摄写真,也是他的第一次观海之旅,出发之前,白举纲就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带上了心爱的滑板。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十大词人之一,开辟词境,成就卓异。他是北宋词坛上大力创制长调、发展慢词的第一人;他开创了描摹城市繁荣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他第一次全力描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对她们不幸之命运予以同情;他第一次以大量的口语、但语入词,以白描见长,体现了其词“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他的词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堪称中国词人之最。  相似文献   

5.
羽毛 《内蒙古教育》2007,(7X):32-32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一次电视活动的策划,他和城市的一个富家子弟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的议题是:“7天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相似文献   

6.
意外的敲诈     
一次,福尔摩伍坐火车去另一个城市。列车驶出车站时,已经是深夜了,福尔摩伍在包厢里看了一会儿书,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一个漂亮女人闪进了他的包厢。  相似文献   

7.
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F0002-F0002
人到中年,不易感动,但今年春节期间读白忠德先生的《回望农民》,我一次又一次地冲动着、感慨着。我不止一次地给妻子儿女以及前来造访的亲友讲述着忠德先生作为一个脱离农村的城市人对农民兄弟的真情真心和真意,讲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铁肩道义、人文情怀,讲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良知、睿智及其敏感。  相似文献   

8.
富商住在城市的“富人区”中一所豪华别墅里。这些天总有一个二十几岁破衣烂衫的乞丐在这一带行乞,每次见到富商出来就冲他伸出脏兮兮的手讨钱。富商一连对他施舍了几次。这天这乞丐又向他乞讨。富商就和他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9.
兰若水 《成长》2007,(6):10-13
我的恩,不过是开几次啤酒瓶,与两杯热水而已,可是他,却以命相报。这样相蓑悬殊的不等式,他可有计算过2我想告诉许多城市人;流浪汉只不过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回不了家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坏人,但更多的是安分守己的好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那天晚上他充满了怨恨,他是那样地怨恨。这个城市如此华丽,富有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将那么多的物品丢到购物车上,连价钱都不看。而他,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一年挣得的为数并不多的血汗钱。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而最后一次,竟然是人去房空。他出来  相似文献   

11.
那天晚上他充满了怨恨,他是那样地怨恨。这个城市如此华丽,富有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将那么多的物品丢到购物车上,连价钱都不看。而他,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一年挣得的为数并不多的血汗钱。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而最后一次,竟然是人去房空。他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业务员时,每次出差总忘记带伞。因为他出差时正好都碰着天晴,一把雨伞似乎就和旅行箱无关了。但他不止一次地在外地碰到雨,附近有时没有卖伞的商店,他被淋了好几次。于是,再一次出差时,他第一件事就是把折叠伞放进旅行箱。但他忽然想起,他要去的城市,大哥在那安家,他是准备住在大哥那里的。大哥家自然有伞,那又何必累赘地带把伞呢?轻一点算一点吧。一直天晴,阳光很好。他办完事情正准备回大哥家时,从朋友那里得知宁波正举办一个与业务相关的会议。他临时决定去。天有不测风云———到宁波的第二天,晴了许久的…  相似文献   

13.
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一位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某电视台一次电视节目,他和城市的一个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这档电视节目的议题是:“7天之后,青海农家子弟高占喜还愿意回到农村吗?”  相似文献   

14.
那一扇门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相似文献   

15.
最初的爱     
陌生的城市,郭轩独自一人在街头徘徊。秋天的风很凉,凉到他觉得背都直不起来。他在路边的街客买了一杯冒着热气的珍珠奶茶,继续行走。毕业几个月,出差已然成了家常便饭,早上还在这个城市,下午便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晚上可能还得出发去第三个城市。忙碌的日子未尝不适合他,他自认为有使不完的劲。  相似文献   

16.
学会豁达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提起了他这些年的经历,多年前,朋友只身一人从农村闯进城市打拼,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也越做越大,可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意外的变故使他的事业大厦在一夜之间坍塌了,也就是在一夜之间他从一位千万富翁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经历了如此大的打击.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现在,朋友正以平和的心态经营着一个小食杂店,过着很平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考试     
强子又一次顺利通过笔试,获得了面试资格。这次考试是这个城市录取公务员的最后一次考试。 强子心理素质不好,先前的两次面试,都是因为太紧张,发挥失常,败兴而归。强子一次次累积起来的信心和希望,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出身农门的强子知道自己的短处,但是他却把失败的根本原因归咎于考风不正。 强子所以屡败屡战,是为了他的初恋。这是留在这个城市的最后机会,如果再次失败,灰心的强子  相似文献   

18.
在石镇尚未形成市的规模时,上官先生就已经超前过上也城市人的生活了。这位县文化馆的美工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他其实比我大小了几岁,但由于他和我的父亲是同事,在1978年之前,我视他为长辈。那时我常去他的宿舍。在那间十八平米的屋子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咖啡、睡衣、电动剃须刀和一套至今还看得过去的组合家具。上官先生长相英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在众多的城市流浪中找寻,骆英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他直接参与了都市的开发和建设,经营着一个颇具实力和颇具影响的企业,是一个成功的中青年企业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城市的受益”。按理说,功成名就之后,他完全可以尽情享受成功带给他的喜悦,尽情享受都市的繁华与便捷,但作为诗人的骆英,其内心的荣耀与世俗的荣耀似乎并不相称,他偏偏“站在了城市的对立面。尖酸、刻薄、激进、变形,似乎是城市不共戴天的敌人”。当他看到“城市化的过程加大了社会的不平衡,在城内和城外,有着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强烈反差,使他内心充满矛盾和苦痛,也使他以批评的姿态,对城市和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确认。“对社会良知的渴望,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以激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爸爸,醒来     
他是位单亲父亲,带着个有"问题"的孩子来到了他打工的城市上小学。班主任一次次让他到学校来,诉说孩子的不守纪律、贪玩和不服管教。他当时就想打孩子,但所有老师都拦着他,说"这样不可以"。孩子听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