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商业银行已有的外汇产品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显性化、日常化,商业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产品的人民币汇率风险非常必要,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幅度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升值趋势明显,持有大量外汇敞口头寸的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论人民币汇率改革下的个人理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逐步成型,人民币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而此将给个人理财选择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放宽了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允许商业银行集合机构和个人人民币资金代客境外理财,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种类日渐丰富.风险和机遇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财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汇率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焦点是人民币的合理估价,而人民币合理估价的形成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制度及相应机制。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基于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正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论和现实已证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只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实现形式人民币汇率机制,渐露不足,需要调整。因此,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升值预期.总体上看,目前人民币汇率并未失衡.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从单一盯住美元向盯住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货币篮过渡.在未来,我国应建设性地参与亚洲货币合作,结合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上再度掀起人民币升值的舆论,蒙代尔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正确可行,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十分正确和有效.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五种原因,并且指出目前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许多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稳定对国内和国际都具有积极性.当前中国应当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然而汇率稳定不是人民币汇率的终极目标。近期人民币汇率制度应当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逐步增加汇率的弹性,为将来实行浮动汇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考察10年来的汇率变动,从名义、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汇率动态和静态比较等方面均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走势强于其他主要货币,其币值并未低估。中国贸易顺差和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与人民币低估并无必然联系,而将美日等国的通货紧缩归咎于所谓的人民币低汇率更是缺乏根据。因此,当前我国不应随意人为地改变人民币汇率水平,而是应当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分析,发现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购买力平价法、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法和行为均衡汇率法。在对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大部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当前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方法应当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固定盯住汇率安排已不合适宜,汇率制度改革成为必然。回顾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利率不断市场化的背景下,选取2005-2013年季度数据,运用Stata12、Excel软件,通过统计描述分析、多元回归法和虚拟变量回归等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具体因素。实证结果表明,GDP增长率、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美元汇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正相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明显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我国需要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商业银行要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优化业务结构,预防信贷风险,拓展海外业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均衡汇率模型(BEER)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980-1985年,由于人民币名义汇率值较高,造成该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高估状态;1986-1995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在此期问持续大幅贬值,造成该期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低估状态;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低估幅度逐渐缓解.1996-2003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高估状态;自2004年开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开始出现小幅低估.当前应适当控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以避免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高估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认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起,人民币就一直面临美国的巨大升值压力。人民币升与不升,一时之间议论纷纷。面对人民币缓慢而稳定地升值,市场在考验中国政府在博弈中取胜的决心,中国政府也在考验投机者继续拖下去的承受能力。从取胜这场博弈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底线,就是人民币在一年内的升值幅度不会高于美元的利率。在这个底线之内,人民币在受控状态下逐渐接近使外贸平衡的比较均衡的汇率水平,中国的汇率改革就能够取得比较圆满的成功。面对这种现状,本人从研究中国的汇率改革的背景入手,思索人民币升值及其汇率自由化改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既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影响,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下,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的。但人民币升值必须适度,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过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元VAR-BEKK-MVGARCH模型,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RMB/USD)与上证综合指数每日收盘价为样本,分析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与A-股市场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RMB/USD)与中国A股市场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一阶价格溢出效应表现不明显,但存在显著的双向高阶波动溢出效应,且汇率市场对股票市场表现出更为强烈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元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季度数据研究1991-2005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与中韩贸易收支的关系,其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与中韩贸易收支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关系,但是由于汇率的弹性系数较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韩贸易收支的影响有限;短期内,实际汇率变化对中韩双边贸易的作用没有时滞,升(贬)值会立即恶化(改善)中韩贸易收支.据此可以判断,当前人民币缓慢升值会给中韩贸易收支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