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中学时代,就热爱并向往新闻工作。1968年春,我步入军旅,始为连队文书,数月后,因写稿成绩较好而调赴团政治处从事专职新闻写作,迄今已历二十个春秋。这期间,职务虽几经升迁,但终未脱离笔耕生涯,且常以“新闻工作的有心人”自勉,先后有二百余篇稿件散见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某海防团政治处主任宋涛上任伊始,“第一把火”就烧到新闻报道工作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团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百余篇,一举掉了这个团新闻报道工作落后的“帽子”。为此,宋主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闻园地的“引路人”。“搞新闻报道不是图虚名”。曾有一段时间,这个团部分人员认为搞新闻报道是为了“出名挂号”,做的是表面章;有的觉得工作只要做了,是否报道与部队建设没多大关系。针对这种认识偏差,宋主任一上任,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这些年我所拍摄的照片80%以上都是反映部队生活的。下面就一名军事摄影工作应当如何深入基层、怎样贴近官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秦德禄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调团政治处担任摄影员.1987年调到某集团军政治部任摄影干事至今。职务副团.中校军衔。从事摄影工作20年来,共在军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刊用新闻、艺术图片3000余幅,各种杂志封面100多个,先后在省以上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入选作品100余幅,连续13年获北京军区新闻报道工作一等奖,199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全军新闻摄影十佳”。1989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摄影家大辞典》收录了有关他的事迹。他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光凭这些就该写写某集团军摄影子事秦…  相似文献   

5.
端详着这位采访过成百上千人的被采访对象,我们明白,仅凭手中这支稚幼的笔,是无力概括出他20多年新闻生涯中的耕耘与收获,欢乐与痛苦的,因此,只有选择地选好新闻角度这个小侧面。20年前,团报道组长在新兵连的黑板报上发现了初露“小才”的岳林才,在分下者连队第36天就从施工坑道调到报道组,从此握起了笔杆子。不久,他便在驻地《安康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站岗》和《党旗颂》。然而.就在他新闻之路刚举步不久就遇到挫折。那天,热情极高的岳林才拿着一篇报道部队修桥的稿件请政治处领导审查,不想却挨了一顿批。原因是他在稿…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部队当了20多年摄影通讯员,从入伍至转业到地方,一直没有离开新闻摄影岗位。其间,除了负责向部队报刊提供新闻图片,还有不少图片在地方报刊发表。1993年10月,我脱下了心爱的军装,转业到石家庄日报社继续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石家庄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编辑部经常收到部队摄影通讯员的来稿。由于我也是军人出身,对部队来稿就多了几分偏爱,编发了不少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和人民群众以不同方式拥军优属的图片。有的照片还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但是从众多的部队来稿中有时常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照片属于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种缘     
我与《新闻与成才》结识7年了,不仅我对它始终有着独特的情愫,而且我妻子也在众多的报刊中对它情有独钟。结缘1991年6月,我所在团里的新闻干事调走,团政治处把我这个他们认为颇有笔墨之才的排长调去当了新闻干事。在此之前,我放弃了备考研究生的机会,心想或许我应该与新闻有一段缘,就在新闻道路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吧。哪知当时团里的见稿数是全师最少的。我过去虽然写了些小文章,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下,但那与新闻不沾边。我只得从新闻基础知识学起。除了办公室每天能有10多份报纸外,手头没有任何新闻书籍和学习资料,我急得像热锅上…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稿件的生命,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在这方面,我是有一次教训的。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在团机关刚当新闻报道员的我听说团农场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就赶快写了篇消息,附上了政治处的“发稿信”,立即寄给了《战友报》。半月后,稿件见报,120多字的生产短讯使我如获珍宝,因为这是我新闻生涯的第一篇。没高兴几天,上级生产部门便打来电话,认真询问核实水稻亩产量的真实数字。明确告诉我团后勤向上报的是950斤,与见报的数字相差较大。这下我懵了,马上去农场生产连走“群众路线”。经详细调查才得知,…  相似文献   

9.
我采写的稿件又见报了,战友们祝贺我写作水平有所提高,领导表扬我及时反映了部队建设中的好人好事,而我心里最清楚,要不是韩副主任提供线索,我的稿件哪能一篇又一篇地见诸报端呢? 韩副主任名叫韩世明,是某边防团去年年初上任的政治处副主任。以前,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台发表过许多新闻稿件。上任后,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狠抓了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团地处风雪之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1,(1):13-13
1968年早春,刚满18岁的邱继臣,满怀对火热军营生活的渴望迈进部队这所大学校。30多年的军旅生涯,弹指一挥间。他从战士起步,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副主任、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干事、主任等职,始终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干实干再实干,努力努力再努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步一个脚印迈得很实。  相似文献   

11.
4月份,武警8684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以稿件优、篇数多的绝对优势再次取得全师第一的好成绩,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王军太宋冰) 辽宁海城市有线电视台记者、某高炮团退伍兵高原,新年伊始在驻军某部开办摄影学习班,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部队为战友讲解摄影技巧。目前,该部基层业余报道员摄影能力大幅提高,写文字稿的报道员图片新闻有了零的突破,摄影报道员的摄影技巧和刊稿率大大提高。(张贵江 孙本存) 济南军区某特种大队政治处,针对全处人员思想文化水平高,能文善写等优势,积极办新闻学习班、参加新闻函授,一年来,政…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战士学新闻前途无量本刊讯刘佳峰报道:今年刚刚从南航某场站退伍回家的江西籍战士余书福,给其原部队领导传来喜讯:感谢部队对他的培养,使他在短短的军旅生涯中学到了过硬的本领,在人才济济的海南省会城市海口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凭借自己发表的4本厚厚剪报本,被海南一家报社直接聘为记者。小余是1995年从江西农村应征入伍的一名战士。当考军校的梦想破灭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刻苦学习新闻报道,不久便有“豆腐块”见报,并很快被部队政治处领导看中,将其调到政治处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为了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他自学了…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部队时,由于自己爱好写作,便时常熬夜爬格做文章,并不时有点“小东西”见诸报端。为此,部队领导把我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搞通讯报道。回到铁路工作后,虽有几次机会可以转为行政干部,但我还是选择了宣传思想和新闻工作岗位,并先后担任过临汾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临汾铁道报》总编辑等职务。如此这般,我的前半生,与自己热爱的宣传思想工  相似文献   

14.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5.
蓝雪 《军事记者》2001,(10):42-42
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政委马旭升,在部队30余年,从新闻干事、宣教股长、组织干事、宣传科长,到仓库政委,采写过不少人物新闻。如今.他自己也成“新闻人物”了。1969年12月,他带着理想从军人家庭参军时还不满15周岁。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他写班长王杰民的一篇小通讯《我生病之后》在团广播站里播放.并且登在了《邯郸日报》上,一时间,在连队引起强烈反响,王杰民因此受到了团里的表扬。随着马旭升的稿子越来越多,他被团政治处调到了报道组,随之又派去《战友报》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王乐洲,男,1959年1月生于山东省东阿县一个农民家庭。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他初中时期因受其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熏陶就很喜欢写写画画。1978年12月应征入伍于北京军区某部,1984年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1988年调济南军区某舟桥团政治处。lop年转业到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文化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王乐洲同志在部队期间十分勤奋好学,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艺术学习和创作上,特别是他爱好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和新闻写作。他曾参加了红一师纪念馆、师史馆、某集团军两用人才成果展、高清波烈士事迹展、济南军区夜训器材革新成果展等…  相似文献   

17.
田栋  刘皓 《军事记者》2006,(7):65-65
部队地处偏僻山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新疆军区某团政治处主任赵思省的体会是:只要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能投以满腔的热情和真诚,山沟沟里的驻军同样能培养出“兵记者”,同样能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做出骄人的成绩。强化认识有新招“新闻报道工作是鼓舞官兵士气,激发官兵争先创优热情,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务必把它干好!”去年初,赵思省上任团政治处主任后不久,就对加强团里的新闻报道工作进行了动员。当时,这个团的新闻报道工作处于师里的中下游水平,报道人…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用形象记录时代的历史史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新闻摄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突破了过去的框框;新闻摄影以它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奠定了在现代报刊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每次打开抽屉,看到里面那厚厚的剪贴本、金灿灿的三等军功章和一个个鲜红的荣誉证书,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我的无声老师———《新闻爱好者》。两年的新闻路上,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我、支持我,伴我一步步走向成功。2000年的冬天,我写的一篇演讲稿《家和万事兴》被团新闻干事看中,于是便把我从连队“挖”到了团政治处报道组,任专职报道员。从此,我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我底子薄,方法掌握不够,前几个月“夜车”开了很多,工夫也下了不少,可寄出去的稿件却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看着别人的稿件一篇篇都变成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军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多年的采访报道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运用典型指导、推动部队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促进部队各项工作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新闻摄影工作者采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典型有着很强的社会功能,它对读者不仅能起到指导和教育作用,而且能起到良好的榜样和激励作用。由于典型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激励人们工作不断进取,起到_了“引路人”作用。所以在采访中,有时只注意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挖掘典型,忽视了各种报造手法,往往用典型自身的价值、时代性、社会功能等,取代对于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