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六届(1886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增设了“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一类,以倡导拍好新闻人物照片。可是,在这几年参加评选的这类照片中,有的虽是新闻人物照片,但不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照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为什么要强调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怎样拍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向爱华 《大观周刊》2012,(23):134-134
这次阅读活动本班有50名幼儿参加,我作为学前班的一位老师,自阅读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开家长会,对每个孩子的了解以及学校活动的开展,我的感触很多。这项活动主要由家长辅导,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形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创建、营造。幼儿阅读不仅仅是能否认识几个字的问题.而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问题,好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贵刊2003年4期《“藏军洞”,何时撩开神秘面纱?》一文。可惜的是压题照片的说明文字文不对题,且把韩世忠的“蕲王”封号误为“薪王”,给文章减色不少,期望将拙文刊载,以免将谬误传给后人,因为贵刊是一本内容严肃、且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杂志。一、压题照片的说明文字是“漕运总督遗址广场探挖现场”。而刊用的这张照片却是1945年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城第一次解放时,由新四军四师师长张爱萍将军拍下的。这张照片最早见于199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大型图片集。当时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荷赛原来给我的感觉是很多来自突发性新闻现场的照片获奖,大多是血淋淋的.但近几年情况有所转变,尤其最近两届我感觉到很多图片更加注重写意.有些摄影记者在日常生活的现场中,也能拍出寓意深刻的场景,例如获日常生活单幅一等奖的《建筑上的金日成肖像》.  相似文献   

6.
陆哨林 《出版史料》2009,(3):124-127
今年第一期《出版史料》有吉少甫同志的遗稿《对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答黄宝殉之女黄川问》,特别是那张“老照片”,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也保存着父亲遗留下来的同样的这张照片。照片中的许多人是我父亲出版生涯中的老朋友,有些还是他走上进步出版道路的引路人和支持者,都是我崇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7.
集体照片,也称集体肖像,是指多个人的肖像并存在一个载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于个体的肖像。①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除了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常使用集体照片,新媒体传播集体照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集体照片是否有肖像权?侵犯的是个人肖像权还是集体肖像权?如何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编排设计中,有时制作精美的图形甚至比一张精彩的照片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制作一张精美图形需要大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说出文字所远不能说清的东西。当人们与某一张照片一见钟情,从芸芸众生中将它挑出的时候,就不仅看到了作者所见、所感、所思,感到了那一场景或瞬间的无尽涵意,还由这照片引出了与这照片相关甚多或不太多的思绪。于是,在默默而观或击节相赞中,这张照片的魅力就得到了延伸,生命就得以延续。对我来说,还不仅如此,我总感到,好的照片是在提问题,关于摄影,关于时代,关于更广阔的领域;向读者、向评者,也向作者自己。我有幸参与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摄影展览》的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11.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2.
政策新闻是一张报纸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近几年,有关民生的政策更是受到老百姓的瞩目。但传统的对政策新闻长篇累牍的处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被读者接受,没有重点的铺设不仅不能勾起阅读兴趣,更显得没有章法。目前不少纸媒都在形式上对政策新闻的报道进行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我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拍下的照片,也是我认为拍得最好的照片。可每次打开云南之行的作品时,心里都有一种愧疚、有一种痛。因为我拍的照片,因为照片上那一张张憨憨的笑脸。  相似文献   

14.
本期封面     
11月15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一名女子从张贴着数百张儿童肖像照片的墙壁旁走过。这面"儿童墙"的创作者希望以此唤醒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相似文献   

15.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6.
这张照片是我于1958年秋天拍摄的.当年,郭沫若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人民共和国。我作为代表团随行记者抵达朝鲜。这年秋天也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在访问中,代表团参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营部,慰问官兵,同时观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靶场。在与官兵见面时,郭老兴致勃勃地拿起步枪,瞄准靶。当时我觉得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对打靶也感兴趣,很有意思,就拍了下来。这张照片以前没有发表过,现在这张照片能展现在大家面前,就是能让人们领略郭老的另一面风采。  相似文献   

17.
这一组图片是在欧洲引起轰动的“死亡肖像系列”,由德国摄影师瓦尔特拍摄,记录了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农场主,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赴他们死亡后的表情。  相似文献   

18.
怎样买照片     
能否打动你,你能否读懂是最关键的这是一张20厘米宽、25厘米高的黑白肖像照,照片上的丘吉尔面带怒容。这幅拍摄于1941年12月的作品是肖像摄影巨匠尤素福·卡什的成名作。丘吉尔在拍照时大多心情良好,嘴叼雪茄、气定神闲,千篇一律。这与他被人们所称道的刚毅自信性格不符。于是,拍丘吉尔时,卡什走上前,一把扯掉他嘴上的雪茄,惊诧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快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据了解,您从以《笼中》为主题的500多张照片中精选出45张,最终筛出12张送"荷赛",您的组照编辑思路及镜头表现、色调处理思路是怎样的呢? 郑晓群:组照《笼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在2011年4、5月份去温州动物园采访时偶然拍摄的.当时,我在温州动物园采访结束后,还有点时间,就在园里转转.园内只有一只长颈鹿,比较孤单,我当时就拍了.回来将照片导入电脑,处理成黑白照片时,我感觉这照片有点意思.为什么呢?孤寂!  相似文献   

20.
在编排设计中,有时制作精美的图形甚至比一张精彩的照片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制作一张精美图形需要大量的时间: 首先,编辑提出想法,明确做图的目的和用途.这个时候要多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