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科技编辑本身既有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倾向,往往使得科技编辑具有较深和较广的科学技术知识,而比较缺乏人文知识修养。但是,无论是从出版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来看,还是从出版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来看,抑或是从科学本身的发展来看,科技编辑仅仅掌握科技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一个合格的科技编辑,还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修养。一、科技编辑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修养,这是由当前科技编辑畸形的知识结构所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支撑着、推动…  相似文献   

2.
宋嘉扬 《新闻界》2007,(2):131-131
现代社会,编辑应该具备现代编辑意识。高校学报编辑则更应具备全新的现代意识、全新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笔者拟从编辑意识的现代性和编辑工作的现代化两方面来论述其必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书刊时行责任编辑署名,编辑由过去的隐姓匿名,一变而为显姓扬名。这一方面提高了编辑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一方面也促进了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本使读者爱不释手的好书,不仅作者扬名天下,编辑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业绩也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编辑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出版物形式的多样化,出版产业化进程越来越快及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编辑劳动的复杂性日益彰显出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现代化的编辑环境中,究竟如何来认识编辑的劳动价值?其关键性的前提是分析编辑劳动的复杂性及其具体表现,这对于提高编辑主体的社会地位,肯定其劳动价值以及明确编辑的角色定位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籍编辑是个历史概念。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概念内涵也相应变化。我国古代编辑大多集编著于一身。近代以来,书籍编辑一改往昔编著合一的面貌,仅承担为出版书籍准备稿件的任务.成为从事传播信息的独立社会职业。本文阐述的角色定位,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书籍编辑。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后期工作亟须加强王耀先一、编辑及编后工作的涵义及地位编辑工作在现代的涵义,一般是指多种传播媒介内容的组织整理工作。它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仅出版物须有编辑工作,电影、电视、广播及某些内部资料的印发也须有编辑工作。在出版物中,...  相似文献   

7.
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波 《编辑之友》1997,(4):42-45
近几年来,期刊界对编辑意识的讨论时有所见。有人认为,编辑意识是“一切编辑活动的原动力”;有的则认为,它“是指编辑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等等。这些表述均来准确回答编辑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而也来触及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及其表现特征。我们认为,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是编辑主体最本质的规定性,它在编辑认识、评介和改造文稿的过程中,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是以文字的产生、记载文字的物质载体的出现和社会交流信息的需要为其最重要、最基本条件的.在这一基础条件之上,编辑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以唐代中期雕版印刷术的产生为契机,在此之前的编辑可称为“古代编辑”,以后的编辑可称作“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9.
编辑道德的四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中国编辑》2005,(4):51-52
编辑常常被赞誉为“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等等: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编辑工作的重视和对编辑人员的尊敬,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对编辑社会职能的承认以及对编辑的期望和要求:然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近年来出版界出现了诸如抄袋剽窃、恶意炒作、恶性竞争等方面的道德问题.危及到了行籽的整体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既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批具有科学、学术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经由编辑之手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促进社会发展和科学创新的巨大作用。因此,编辑尤其是政治类报刊的编辑必须强化选题策划意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选题策划的前提信息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相关度是不言而喻的。编辑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有善于收集和挖掘信息的能力,善于分析、预测,及时…  相似文献   

11.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樊京娜 《出版参考》2007,(9X):31-31
“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而编辑工作又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许多工作几乎无法让人联想过去在办公室埋头校对的编辑刻板的印象”(《编辑人的世界》,格罗斯主编)。这段话生动而深刻地表述了现代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应有的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苏大军 《报刊之友》2011,(7):127-128
编辑的职业素质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决定着期刊的质量,同样也决定着编辑本身的发展前途。编辑职业肩负着传播先进知识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宣传正确、崇高的价值取向和理念以及促进交流、影响的重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对编辑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苏大军 《今传媒》2011,(7):127-128
编辑的职业素质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决定着期刊的质量,同样也决定着编辑本身的发展前途。编辑职业肩负着传播先进知识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宣传正确、崇高的价值取向和理念以及促进交流、影响的重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对编辑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现代编辑心理学特点及其开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编辑心理学是高校编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作为编辑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把普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主要研究编辑活动中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认识主体指的是编辑、作者、受众、校对者以及与编辑活动有关的人员.具体来说,也就是要揭示这些人员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能力、性格、气质等)的独特表现、独特规律及其对编辑活动效果的影响.当然,编辑作为联系作者和受众的中心,处于编辑出版活动的关键地位,自然也就是现代编辑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即时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时兴的交流方式,网络信息时代的编辑工作更需要与读者、作者和相关人员即时沟通.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主流的网络即时通工具是现代编辑人员的必备技能,也是衡量编辑人员网络意识的一把标尺.  相似文献   

17.
造就大众化名牌编辑的九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牌编辑是出版社大厦的基石,也是出版业兴旺的支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中坚。但放眼社会各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名主持人、名作家、名企业家、名记者……惟独不见名编辑。虽然出版界业内人士可以数出一些名编辑来,但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的编辑却难以寻找。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与编辑职业的幕后性特点有关,但也和有关部们和人士重视不够有关。名牌编辑的诞生主要靠个人努力,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绝不容忽视。在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表象和灵魂主要取决于报纸编辑的意识。报纸编辑应具备现代的编辑意识,主要包括社会政治与政策敏感性意识、规划与问题意识、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以及竞争与创新意识。笔者深入研究了报纸编辑现代意识的重要性及深化意识的方法,并对这些重要意识逐一阐述,以期提高现今报纸编辑的现代意识,提高报纸的质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董莉 《编辑之友》2004,(3):34-38
编辑行为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编辑作品质量的优劣和编辑本身社会形象的好坏,并从根本上关系到编辑事业能否保持应有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编辑行为,分析其中的亚健康问题,对于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使编辑行为保持应有的健康方向,从而提高编辑活动和编辑作品的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价值。本文试对编辑行为亚健康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编辑出版领域改革的深入和WTO的加入,关于现代编辑素质问题的讨论也时常见诸各类出版专业报刊杂志。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策划能力、交际能力,这是在论及编辑素质时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复合型人才显然是今天出版业最为需要的人才。因此,对于编辑的学历要求也明显提高了,硕士学历已经成了进入编辑岗位的必备条件。应该指出,这些对于新形势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缺乏了这种意识和能力,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作为一个以图书出版为载体,传播高科技和最新知识为己任的编辑,没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准是无法胜任的。确实,中国的出版业亟须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出版人才;尤其是面对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出版竞争的参与,更需要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实务操作经验,既懂出版规律又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出版人。现代的中国出版业不仅需要出版理论家,而且需要出版家,更需要既懂出版理论又懂出版实务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