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唐诗人李颀诸体兼善,其诗体中七律诗作开拓了题材领域,整饬有序、思致工巧、境界浑融、情感充沛;五古以象写意,以情驱景,意象浑融。成就虽比不上其七律,但和李颀诗集中其他诗体相比也有其值得称道的特点,共同体现出李颀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郑宏华新近出版了由南京大学卞孝萱先生作序的《李颀诗集校注》。该书以《全唐诗》李颀卷为底本,搜罗现存的《李颀集》各种刻本,以及明以前的唐诗选本、类书,对李颀现存诗歌逐一进行了校  相似文献   

3.
李颀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并称。本文主要介绍了李颀的个人经历,对其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共计五首)分别作了评析,最后从思想主题和创作手法上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李颀是盛唐时代的一名普通仕子 ,又是一个满怀济世理想的有志之士 ,更是一个任情恣性的守真者 ,由此而导致的仕与隐的冲突 ,理想与现实的相背 ,济世与守真的冲撞共同构筑了李颀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 盛唐诗人李颀现存诗共一百二十四首,其中七言古诗三十五首,占他全部作品的近三分之一。这个比重,足以表明七古在李颀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李颀七言古诗,佳者本多”。下面仅就其几个主要方面试加评述。一作为“边塞诗人”的李颀,他的七古有《古从军行》和《古意》两首。前者通过描写寂寞无聊的戍守生活和边疆上凄凉惨淡的景象,表现战士们的艰辛。但统治者仍要他们效命沙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相似文献   

6.
李颀的诗歌创作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认为其语言特色是通俗质朴、简洁流利.指出其总体的统一的艺术风格是高古雄健,对前人及今人的一些评论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7.
<正>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三卷,计一百二十四首,另收逸句两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李颀的全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重要诗人,宋、元时期,其诗集通行的是一卷本。但宋、元旧椠,仅见记载,今皆不传。明、清两代,一卷本、三卷本皆有刊刻。一卷本源自宋刻本,朱警刻本是最能反映李颀诗集原貌的本子。三卷本源自宋录本,自明正德刘成德三卷本,经过明无名氏铜活字本、黄氏浮玉山房本、统签本和清季稿本的不断补充,成就了《全唐诗》三卷本。  相似文献   

9.
李颀行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颀是盛唐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他平生只做到一个县尉,所以两《唐书》无传。他的事迹,仅《河嶽英灵集》、《唐才子传》等书中有些零星记载。近年来,有同志曾就有关李颀资料,进行探索,这对于李颀及其作品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但提出的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时空艺术是诗歌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李颀的送别诗《送魏万之京》通过静态时空与动态时空交错并举、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的闪转腾挪、宏观时空与微观时空的相互比照,为诗歌创造了一个交错融合的时空背景,抒发了自已对挚友离去的依依不舍,同时表达了对好友积极进取的劝勉。本诗是李颀熟练运用时空艺术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李颀大量描写人物在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李颀人物诗的独创性表现在: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塑造的人物多平和淡然、不拘礼法,诗人对人物性格、气质等深层方面进行多维透视。产生这些独创性的原因在于:盛唐时代文化背景、社会氛围、宗教思想的影响,个性解放意识进一步觉醒,诗人自我价值认同中的平衡和肯定自我的体现,对“人物”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李颀,给我们留下了一百多首好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他一生仕宦不达,只做了一任新乡县尉,因而事迹未能写入国史,致使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无从为他立传。明清以来,对于他的仕历,虽也搜集了一些材料,但都语焉不详,就连他的籍贯,也还有待商榷。这都给我们研究李颀诗歌,带来了很大困难。关于他的仕历,本文不做探讨,这里只着重谈谈他的籍贯和住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正在编写中的《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中的一节.正史对张旭的记载极为简略,但如果对唐代有关诗文加以爬罗掇拾,并加以集中编织,一个性格丰满、生气勃勃的草圣形象就跃然纸上.在唐代诗文聚焦下,他表现出多方面的成就,是狂草名家、抒情诗人、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其性格内涵更是丰富复杂,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不多见的“圆形人物”的形象.李颀称他为“太湖精”,杜甫称他为“东吴精”,他无愧于太湖精灵、东吴精英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颀诗歌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李颀并非今人所定位的边塞诗人,并且尽管诗中多处流露出宗教思想,但诗人主导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不过是一种受宗教影响的儒家失意者的消极思想而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今存高适二百余篇诗作中,找出早年赠答诗作五首,推测诗题所称之李八、李少府应即盛唐时期大诗人李颀,从而为探讨高、李二人的交往与生平系年提出一种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唐代音乐诗发达,李颀是第一个致力于音乐诗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他在音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整体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沾溉深远。被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的三首音乐诗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欣的诗,以独特的风貌,给盛唐诗苑增添了一分光彩。但是,对于李颀的诗集,前人还没有整理校注;对于诗人及其诗歌的研究,也很不全面。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揣愚昧,试作切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汉)刘安男儿立身须自强。——(唐)李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宋)王安石君子自强,永不意必。——鲁迅  相似文献   

20.
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中国文学史风格流派录(三)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边塞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