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在一些广告中,不时会看到特大号字体的“×××厂长向消费者致意”、“×××经理向广大用户问好”的内容,有的还要配上经理、厂长的大幅照片,更有甚者,索性经理、副经理,厂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5)
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本刊讯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出通知,坚决制止广告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和“有偿新闻”活动。通知指出,最近一个时期,有些报社采用新闻报道形式为客户刊发广告。在版面或栏目中,设置“××专版”“××专刊”“企业形象”;在体裁上采用消...  相似文献   

3.
如今,每天打开报纸,各式各样广告扑面而来。众所周知,刊登广告除内容要实事求是。外,文字一定要准确,即,语言要规范。从目前报纸刊登的广告看,不规范的语言处处可见。这里试举几例:“勤奋学习+补××剂=100分”、“××口服液每天送你一位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5.
起早贪黑地连看了罗马大赛的52场电视直播或录像之后,一些球迷的议论至今不绝。诸多议论之中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视解说员的表现不尽人意,用武汉球迷的话说就是不够“潇洒”。一位名叫刘燕平的朋友曾幽默地直言:“我建议将×××调至中国足球队当‘考勤官’算了,他的解说词老是把场上队员的名字念来念去,报了又报,实在太乏味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偶尔登陆《××晚报》衡水记者站的网站,被首页的“启事”吓了一跳:居然自称《××晚报》是河北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且不去计较这句话水分有多大),并公布了24小时有奖新闻热线,称该记者站采集的新闻,“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8.
1987年5月5日《乌鲁木齐晚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列出了一则广告:《乌鲁木齐市邮政局开办集邮有奖定期储蓄公告》,无独有偶!同一天,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两相对照,后者只是对前者稍加删改,内容完全一致,我百思不得一解:如果把它看做是广告,电头明明署名通讯员×××,分明是一条新闻;如果把它看成是新闻,又偏偏同广告的内容相同。更  相似文献   

9.
平时编稿,常见到稿件中有这样的句式:“就×××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对×××进行认真的学习”、“对×××专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甚至还有“进行参观”、“进行劳动”、“进行传达”、“进行报告”、“进行教学”、“进行发言”等等。似乎什  相似文献   

10.
我订阅的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是对开型的日报,正在追求“新锐,责任,主流”,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都市类报纸,日发行量大约在70万份之上,有不少可读的内容。但,每天阅读投递员送来的新报,常常有一点让我很不舒服,就是报中大大小小的“奢华广告”太多。本来可以容纳近万字内容的报纸版面,可上面仅仅刊登百把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的广告内容。“奢华广告”为笔者生造之词,指的是那些内容有限甚至单薄,却硬要占用巨大报纸版面的广告。如,该报6月17日有则“××地产”广告,含标点符号在内全  相似文献   

11.
配乐闲话     
案头日历翻到今年3月16日,座钟时针指向6点29分30秒,就在这一刹那,每日必听中央台《新闻和报摘》节目的兴致突然被破坏得荡然无存。某市台的“××大酒店,大酒店在××”的广告及其背景音乐,仿佛是旧式唱机上的打滑唱片般在我耳旁不停地回响。  相似文献   

12.
一墙之隔     
前些天北京城里主要路段突然出现了长着同一幅面孔的房产广告牌,血红颜色的绸子作底,上面八个醒目的大字“××××盛赞开盘”(×为那家楼盘的名字)。这广告做得太多太显眼了,没法不惹人瞩目。忽有一天打车经过时,发现广告牌上留的“垂询电话”有点眼熟,八位数的号码居然前六位与我家的一样,这样就不难想象:这家楼盘离我家不远,起码是同一个电信分局提供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稿写得最缺乏特色的,怕数鉴定会消息了。多年一个模式:以“×时×项成果通过鉴定”为导语,接下来便是数字、术语的堆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本来是带“喜”字的新鲜信息,在报面上却变得色灰、味涩。更次的,写成了商品广告。在新闻改革中,会议报道成了众矢之“的”,因  相似文献   

14.
报道“入世”谈判中,最常用的词儿就是“双赢”。发现“双赢”,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人们很容易把“双赢”的原则泛化到一切领域。眼下,新闻界“双赢”也呈遍地开花的景象: 打开报纸、电视,“本栏目由××协办”一类的招牌触目可见。说白了就是有钱的企业和有版面时段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如果读了一版头题那篇长长的报道,再留心一下广告版,十有八九会发现一幅广告与一版的头题新闻前后照应着。记得前几年业内有人把这些叫“报企合作”,现在该  相似文献   

15.
当夜班编辑的难得上街逛逛,一上街多少必有收获——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却说这次上街的“收获”是,走过书亭,停下来看看书报广告,才体会到现在风气果然大为“开通”了。有一本《××杀手团》的广告中说:“本书惊险之极,看后冷汗浃背!”又有一本翻译小说的广告是“作者没有避讳(?)易遭诋毁的性爱描写,因为充满高尚情操的性爱本身也‘令人震感,令人销魂’…”还有“收获”哩,走过一家打烊的商店,有人在门前贴出一张大幅的手写广告:《香港、澳门新闻》,內容是《台湾色情之都》、《琼瑶两次婚变之谜》等等。此  相似文献   

16.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业“航母”起航》、《××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经营火锅连锁的企业也自称为“航母”,就连最近南京成立的一家报业集团也说自己  相似文献   

17.
综合指导类期刊,一般是指我国期刊中一些面向某个行业、某个系统或者某个区域的某方面工作进行综合指导性质宣传报道的期刊,如《××××管理》、《××企业》、《×××》(行业名称)等。这类期刊往往是由某个党政部门、行业协会或者某个科研教学单位甚至大企业发起主办的。由于办刊宗旨的局限性,综合指导类期刊的形式、内容比较独特,它既不能像社会生活期刊那样贴近生活、精彩纷呈,也不能像科技学术期刊那样格调高雅、引人注目。因而过去其运作方式一般主要依赖“行政手段”,靠行政拨款、摊派发行、指定广告等方法维持经营。有些运作好的期…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一般情况是广告客户与广告公司打交道。在国内。80年代初,广告界就曾呼唤“全国代理制”,但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广告客户仍乐于与媒介打交道而少与专业广告公司打道;广告的制作也基本上是由媒介单位负责而菲由广告公司包揽。所以,广告的人才多聚集于媒介,他们参与广告客户的广告策划和创意设计。媒介参与企业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设计,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广告人才与广告高质量要求新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大多数的新闻媒介单位中,广告从业人员的地位曾普遍地低于新闻从业人员。某些单位甚至把不太合格的工作人员塞进广告部门,这使得广告制作水平一度停留在低质量,甚至是粗制滥造的水平上。与媒介单位相比,专业广告公司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同样落后于广告事业的发展。许多创意主题不明而又标上“××创意设计”字样的广告,错别字和语句不通成为通病;轻率地模仿“港台语言”,文字繁简混用,广告语言抄袭等也成为一种“时髦病”。进入90年代,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广告提高质量,许多企业已开始改变“重播出(刊出)、轻制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广告,尤其是喜欢欣赏广告中语意深刻的解说词,以情感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响。它们有的妙趣横生、含意隽永,有的朴实自然、情景交融。下面我就解说词、画面、音响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欣赏体会。一、解说词的欣赏广告解说词首先应该形象、生动、精练,能引起受众联想、回味。  相似文献   

20.
时下,娱乐新闻渐成报界一道抢眼的“风景”,关于艺苑“星腕”们的专访报道充斥着版面,以致泥沙俱下,生出种种令人忧虑的“人物专访病”。一是“隐私窥视癖”。此病疫情最严重。“××又爆姐弟恋”、“××真想生个儿子玩”、“宠物小猫‘病故’,××伤心欲绝”、“××领回私生子,舔犊深情赎前罪”、“多年情人走出幕后、××令影迷痛不欲生”、“××裸泳露春光,狗仔队大饱眼福”……凡此种种,无不成为某些“娱记”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的“精彩花絮”,在迎合少数恶俗读者低级趣味的同时,一个记者的良知在自我践踏中扭曲变形。仿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