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到+NP+VP"中"到"的词性有动词说和介词说,目前趋于介词说。但是,大家并没有很好地从方法上证明。同时"到"作为动词,相关结构的处理没有弄清楚。本文从动词的特征入手,通过比较,论证了"到"的动词性质,"到+NP+VP"结构中"NP"主要有时间和处所两种类型,"到+NPc+VP"是连动结构,"到+NPs+VP"是紧缩结构。  相似文献   

2.
安徽太湖方言中的"X+哩+绝蔸"结构表示极限程度义,具有很强的主观化色彩,进入此结构的多是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绝蔸"一词由一个实义动词性词组一步步虚化为抽象程度义的动词,在"X+哩+绝蔸"结构中做极性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轻动词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动因分别在形式与意义上找到依据。轻动词理论认为,在双宾句结构外层存在一个没有实体但有"给予"义的轻动词"v",为了满足v必须粘附在实义动词上的要求,本该与"N2"构成动宾结构的实义动词需要提升到"v"的位置与之并和,在形式上给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最先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卖"类动词自身具备"给予"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产生"有意义地给予"的构式义,"寄"类动词随后进入该构式,经过推衍、类化使得非"给予"类动词也进入了"V+给+N_1+N_2"结构。  相似文献   

4.
“情态动词+have+过去分词”这一结构是情态动词的一个重要用法,掌握一些这类结构常见的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一、must+have+过去分词该结构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进行的一种合乎情理的逻辑推断,或确有把握的推测,一般只用于肯定句中,可译作“准是已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也是较有特色的一种句式,长期以来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文章选择"把"字句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小类――谓语动词重叠式祈使句"把+N+Vv"结构,从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及名词重叠的语义特征、语义角色及限制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把+N+Vv"这整个结构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动词重叠+补"结构。这种结构在语音上存在重叠音变的现象;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增量"和"减量"两种。表示"平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古汉语在潮汕方言中的保留,表示"减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后期由于搭配的补语的虚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一般不能带补语,而在南方方言中却广泛存在动词重叠式后接补语这种结构。本文选取义乌方言中的相关用例,对"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进行了描写,根据后接补语的类型,分为"动词重叠式+趋向补语""动词重叠式+结果补语""动词重叠式+处所补语""动词重叠式+数量补语"四类。语法意义上呈现"量级的增加"或"量级的减少",其中以表示"量级的增加"为主。语义上传递出"未然"义。语用上使句子表达更贴近大众,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英语中 break in upon,hold out for,make off with,sit down under 等一类“动+副+介”短语,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动+副+介”短语在结构方面的显著特色,是形态一律。几乎所有这类短语,都由动词加副词,再加介词构成。构成“动+副+介”短语里的动词,短小精悍,充满活力,如 bear,break,carry,  相似文献   

10.
时量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相关学科理论,结合北京大学语料库(CCL),对目前使用越来越多的"动词+时量补语+‘的’+宾语"结构进行了考察,初步证明了该结构的合格度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次尝试性地使用"有界"和"无界"这一对理论对"动+得+补语(形容词)"结构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问题进行研究,即什么样的动词与怎样的形容词的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结构中,介词多为"引出受事类",以"对"和"把"为主,其后N为核心论元。"对"强调"对待",后面双音动词具有[+处置]或[-处置]特征,接[+处置]动词时,"对…加以…"必须共现。"把"强调"处置",双音动词具有[+处置]和[+影响]特征。"对+N"及物性低,可作背景句;"把+N"及物性高,难以作背景句。"对/把+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都排斥"爱憎类"和"动结式"动词。"了1"和"了2"在"加以/予以/给以+双音及物动词"中不能共现。  相似文献   

13.
"动词+之+名词"结构是古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其结构性质的判定与对"之"的功能认识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论衡》的语料分析表明,不论该结构里的动词是什么性质的,"之"都只能充当间接宾语,即该结构是一个"动·宾·宾"性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头"字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主要用法是作名词、量词、构词后缀,但在湘西多个地区(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方言中,"头"除了以上用法外,还能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即用于"头+VP_1/V_1+头+VP_2/V_2"结构中。本文主要以该结构形成的原因、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性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下"用作动量词最早表示动作量,后来也表示时间量。根据动量结构中的动词和宾语的不同性质,"数词+下"有时在宾语前,有时在宾语后。一定条件下,"数词+下"用在同一宾语前或后都说得通,且两种情况下结构意义基本相同;有时,同形的"V+宾语+数词+下"或"V+数词+下+宾语"有两种语义,该歧义现象的产生是结构中的"V"和宾语的双重作用的结果。语言教学中,要注意区分结构中动量词"下"表示的不同语义。  相似文献   

18.
以邢福义先生的"大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方面,对"V+不过+NP"句式进行探究。从语表来看,这一结构在整体上是一个动宾结构,这个结构中的动词以单音节动词为主。"N/NP"的不同会影响"V"的语义特征,从"N"的类型划分,"V"主要分为自主性动词和非自主性动词。从语里来看,"V"与"N"的关系主要有三种:"V"与"N"可以直接搭配;句子补充完整后,"V"与"N"可以搭配;"V"与"N"无法搭配。这主要与"V+不过+NP"中的省略以及V的虚化有关。从语值来看,由于"V+不过+NP"常常发生省略,所以使表达更为简练,有以简驭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With+宾语+动词是中学英语教材中多次出现的语法现象,这一结构中的动词分为三种形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带 to 的不定式。那么怎样确定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动词形式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with 后的宾语和它后面的动词(及物动词)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宾语是动词的承受者),而且该动作已经发生过,则宾语后  相似文献   

20.
结构与语义的一致性决定了探索歧义还应从狭义句法入手。"V+了+T+的+N"结构的歧义在于该表述对应着两种句法生成的可能。T可以是其前动词性成分的附加语,也可以是其后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不同语义的生成全在于T在句法推导的初始结构的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