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并快乐着     
王艳芬 《山东教育》2004,(32):55-55
我对徐燕谋其人其事并不甚了解。但他赠钱钟书的句子“北海西山皆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却令我一见倾心,刻骨难忘。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一生之嗜好,除了革命,唯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我活在和平年代,自然无命可革。所好者唯书而已。  相似文献   

2.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我不知道。……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孩子,我曾隐约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也曾有过抱怨与自怜。可是深冬中的那一点点热,却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丽。那时家中并不富裕,每到冬天,顶风冒雨骑车上学。骑到半路.早饭的能量便差不多耗尽了。到了学校,一上午肚子“咕咕”地响,生怕被同学听到了笑话。我恨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相似文献   

4.
难忘腊八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过了腊八,天长一柞。”意思是说,过了腊八节,白昼就会增长,漫长的冬天快要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轶事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一直很喜欢体育。我曾为《东方少年》杂志写过一篇《会当水击三千里》,写的就是我在家乡的小学,在社生联中和温泉中学时一些体育方面的经历,如冬天早晨里的爬山越野比赛;“半军事化”的长途拉练行军;为了比试一下自己的意志与胆量,故意在翻江倒海般的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冬天     
<正>天,黑得越来越早了;风,渐渐有了些凉意。我知道,冬天就要来了。家乡的冬天总是悄悄来临。一阵北风刮过,带来阵阵寒意。那时候,母亲总是把化肥袋子里的薄塑料拆下来,钉在房间里几扇窗户的窗棂上,用来阻挡外面肆虐的北风,屋里便温暖了许多。那时总感觉冬天的夜晚特别漫长,也特别寒冷——皖北的农村不像东北地区一到冬天就烧炕,屋里很暖和。  相似文献   

7.
想暖暖和和过冬天,其实并不难;想暖和而又俏丽地过个冬,就少不了要动一番脑筋了。不如来开个羽绒服和裙子的派对吧。裙子是女孩们冬日里剪不断的思念,盼望着有一片羽毛从羽绒服里冒出来,托在手心里,一吹,便随着裙摆“轻舞飞扬”。当然,乘着羽毛在冬天寒冷的空气里一起飘飞的,还有那浪漫的女儿心。  相似文献   

8.
冬天的小草     
春初来,它发芽;夏即至,它碧绿;秋要近,它吐籽。唯独冬天没有它风光的身影。我却最爱冬天的它——冬草。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冬天     
我爱富饶的祖国,更爱我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四季分明,有娇嫩的春天、翠绿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和洁白的冬天。尽管这里的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色彩,但我最喜欢家乡的冬天。寒冷的冬天又一次来临了。清晨,冬爷爷拿起它那支神奇的画笔在各家窗户上画出了千姿百态的冰花,有的像美丽的山峦,有的像茂密的树林,美极了。50  相似文献   

10.
山薯情     
“叭叭”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这么晚了会是谁呢?”我嘀咕着去开门。门开了,门口站着的竟是父亲!父亲满头大汗,喘着粗气,手里提着一袋山薯,憨憨地说:“看,正宗的家乡山薯呢,挖好我就赶着拿来了,让你们尝尝鲜。”望着那袋山薯,望着父亲那爬满皱纹黑瘦的脸,我不禁回忆起家乡,回忆起家乡的山薯。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山清水秀,但却穷得远近闻名。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挣我们几姐妹的学费,可谓吃尽了苦头。父亲曾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吱呀吱呀”的推石磨,第二天天刚亮便吆喝着出去卖豆腐;曾经摇着铃铛走家串户收烂铜…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演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出生在浙江台州,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的起源地。习近平爷爷曾来过我的家乡,他对我们说要“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这也成为台州人心中沉甸甸的约定。台州人是敢闯敢拼的,鲁迅先生曾提到过“台州式的硬气”,这份敢为人先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2.
天气越来越冷了 ,慷慨的冬婆婆终于来了。落叶 ,是冬婆婆给我们的见面礼。恩施是水杉的故乡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杏基地。许多落叶树都在秋天抛撒黄叶 ,只有银杏它独独钟爱冬天。冬天一到 ,它便借着北风馈赠人们一柄柄小巧金黄的“仕女扇” ,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 ,远远望去就像满地黄金。孩子们争相捡拾这“仕女扇” ,欢歌笑语洒满了山山岭岭。雾 ,是冬婆婆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早晨起来打开窗户 ,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雾 ,整个恩施山城就像一座雾的迷宫 ,对面人家的灯光透过来 ,望去就像瞌睡人的眼睛。雾就好像是一个小跟屁虫 ,当我们早晨…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提起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草木零落,寒风呼啸,这些词语及其表现出来的景象,就会浮现在脑子里。济南的冬天却不是这样。作者在文章第一段,通过三个比较,说明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暖”:北京冬天,不刮风便是奇迹,济南冬天,没有风声;伦敦冬天,看得见日光是怪事,济南冬大是响晴;热带地方,日光叫人害怕,济南温晴,令人喜爱。无风,响亮,温晴,总之是“暖”。 接着,作者引导找们从山和水两方方面去“闭上眼睛” 想象济南冬天的“暖” 和“美”:  相似文献   

14.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和许多“楞头青”的成长一样,我也是在社会的碰撞冶炼中走向成熟的。十年间,我走马观花般地穿过许多城市,广州、厦门、东莞、上饶等都曾经留下过我并不深的足迹,但是最后我还是回到了家乡;我也曾接过社会抛给我的许多可能改变我人生道路的“绣球”,推销、餐饮、文书等我都做过,还曾经在政府机关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最后我还是回到了学校教书。  相似文献   

15.
品味冬季     
我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有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萧杀我们或许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永远感受不到四季的轮回必然。很喜欢冬的意境,就象一杯浓浓的苦咖啡...  相似文献   

16.
家乡的山     
<正>我爬过家乡的许多山,如家乡的岳王庙、雷峰尖、石花尖和官山,但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是雷峰尖山。记得有一年的春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爬雷峰尖山,那天,我们吃过早饭便出发了。山上道路崎岖,  相似文献   

17.
不做园丁     
清晨的风吹来朗朗的读书声 ,恰似花园里浓郁的花香。我曾自以为是个园丁 ,有满壶的知识擎在手中 ,还在里面添了“关怀”这味催化剂。我的眼睛紧盯着成绩的花朵 ,深夜里还把花儿的表现思索。但而今 ,我终于明白 ,教师不是园丁。我可以把鲜花搬入花房 ,孩子却注定要历经风霜 ;花儿只把脸儿朝向太阳 ,孩子的目光要高远地眺望 ,更要懂脚下的土地和母亲那干瘪的乳房。我不是园丁 ,只懂把知识和自以为是的关怀高高倾泻。我也不会只为博一声喝彩催你在冬天开花 ,春天到了 ,却让你萎靡在一角。孩子 ,你现在其实已是我们中的一员 ,你是新生的昨天的我…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品尝过许多美食,但惊叹赞美之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是一座城,是一条河,还是一幅画?不,都不是,是那家乡的味道。烟雨朦胧中,撑一把油纸伞,我寻找着家乡的味道。穿过狭长幽深的小巷,踏上一座石桥,桥栏上历经沧桑却精美依旧的石雕,似乎在述说那曾经的繁华。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坐在桥边,  相似文献   

19.
《中华现代教育》2007,(4):62-62
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孩子。我曾隐约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也曾抱怨与自怜。可是深冬大雪中的那一点点热,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丽。家中不富裕。每到冬天,顶风冒雪骑车上学,骑到半路早饭的能量便差不多耗尽了。到了学校,一上午肚子“咕咕”地响,生怕被同学们听到了笑话。我恨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