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我们打开报纸、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标题。一则好的标题,不光能表达文章、报道的内容,吸引读者注目,有的还能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读者引进稿件内容特定的意境之中,浓化对读者的感染力。有的标题旗帜鲜明,读者一看便知报刊的立场、观点,有的标题含蓄,读者阅后会沉思良久。当然,也有的标题平淡无味,读者一看连文章、报道本身都不想再看……可见,制作标题在写稿中占有重要位置。 有些同志对标题不重视,总想依靠报刊编辑给自己的稿件制作一个好标题。这种想法虽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新出版的图书,除由书店在门市销售,或通过调查向单位和读者征订外,是否进行宣传,对发行量的大小有着极大的关系。各类书的读者对象和需要的范围不尽相同:有的书是业务上的必需资料;有的书是学习时的必要材料;有的书是文件性的去解释某项政策和宣传重大措施;有的书是文化积累性的科研学术著作;也有的书只是供茶余酒后消遣的。因此,一种书出版后,如何为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4,(29):15-15
好名字的意义 对于人和书 都是同样重要的 有的书,看一眼书名 ,就足以抓住读者的心了  相似文献   

4.
不少图书都有“出版说明”(或“编辑说明”),内容大致是从出版社(或编者)的角度向读者说明一部书(或一套书)的出版目的、编选意图、编辑过程等与成书有关的文字,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无疑是迄今为止在断代诗歌总集中份量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书到1995年底已经出版了25册,但是,全书一共有多少册?编辑、出版者没有在书里交代过。偶然从一则图书广告中了解到,《全宋诗》一至二十五册北宋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版事业大幅度的发展,书刊形形色色,什么都有,以应各类读者的需要.一方面又把绝版已久而目前仍很适用的书重印问世,这是好现象,值得提倡.但在这方面,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一、原有的工具书和其它书籍,在条件不够,未能把它修订和增补,便急促翻印出版,恐怕只是权宜之计.有的书翻印时往往把当时编辑的名单和序跋一起删掉,这样做是否适当,似乎  相似文献   

6.
网络出版的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易行性,扩大了出版概念的内涵,传播者和受众可以双向互动地传播与交流.在传统出版中作为作者、读者中介和文化传播把关人的职业编辑似乎要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出版物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无论是纸质书、电子书还是其他形式的网络出版物,最终都要靠其内容和内在品质赢得市场认可和读者青睐,内容永远是决定出版物竞争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7.
陈维 《档案管理》2006,(4):75-75
编辑老师:你好!看了2006年第2期《档案管理》第9页文章,其中,有读者建议设立:“中原名胜”,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设的。(编:可以考虑。原来之所以不设置,是因为这类稿子来路不明,既不是原创,也不注明参考文献,编辑不大敢用。)因为,各地馆藏的历史文献有的没有人研究,如:开封市通许县档案馆有古家谱16种,一直放在库房里,没有人研究。我看了以后,发现了明永乐年间原编、道光四年印刷的三槐堂《王氏古谱》,我写了文章,2000年8月3日开封日报,8月5日大河报刊发。我写的《开封名胜古迹对联》一书(2004年7月出版,也是100年来第一本开封对联汇集),许多…  相似文献   

8.
书是出给读者看的,而不是出给编辑个人看的,因此,编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决定稿件的取舍,而必须把读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编辑理所当然应当是读者的代表。为了真正能代表读者,一个称职的编辑,必须经常保持与读者的密切联系,了解自己所编书稿的特定读者的需要。比如一部写给青年学生阅读的思想教育读物,就必须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才会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否则,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地讲一些脱离实际的道理或重复一些众所周知的常识,便会因缺乏独创或新意而流于平庸,为读者所摒弃。高档的学术著作,则必须考虑特定的学术领域的读者的要求,紧紧把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出版物的专家审稿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审稿和质量控制是医学编辑的中心环节。美国医学会杂志是国际性的期刊,它在美国出版。因之,本文是美国的观点。医学编辑的目的是选择、优化、传播医学论文,促进医学医术的发展,使医生、更为重要的使病人得到好处。据调查,美国医生认为期刊是最重要、最实用、最得力的信息来源,并视之为行为的榜样。对这些信息应加以质量控制。编辑流程应视为来稿与期刊出版之间的“黑匣子”。打开来看,审稿可分为两个阶段。编辑审稿,对来稿的质量予以评估,并考虑其对读者是否适用,不合用者即行退稿。然后进入专家审稿。专家不是编辑但是作者的同行。专家审评有时在发表前要反复数次。有的退稿,有的退修,退稿的决定权则属于编辑。审稿人是重要的,他们起到了顾问作用。刊出以后的审读,包括读者来信的意见和建议有时比刊出前的评审还为重要。来稿价值和质量应是审评的要点。价值是要评价来稿是否在科学上有所前进,联系实际(临床杂志),有所创新并适于读者。质量则是看其对主题的论述,设计与方法能否解答问题,数据分析是否确切,结果是否支持结论,有无伦理问题。一篇提出了重要问题并以高质量的方法得出答案的论文,不论其结果如何均值得发表。负性结果与正性结果同等重要。专家对论著的价值和质量的评价很重要,统计学审查  相似文献   

10.
从编辑角度看书市第七届全国书市后的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清田通过对去年第七届全国书市每天销售情况的分析,可发现一些令编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畅销书的出版社为什么也能成为销售大户?这些出版社是靠什么书登上销售大户排行榜的?这些书为什么会受到读者青睐而呈冷中...  相似文献   

11.
从编辑角度看书市●刘清田【北京】第七届全国书市虽已落幕月余,但通过对书市每天销售情况的分析,可发现一个令编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畅销书的出版社为什么居然也能成为销售的大户?这些出版社又是靠些什么书登上销售大户排行榜的?这些书为什么会受到读者青睐而呈冷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性——出好普及读物的一个“法宝”记得有一年,一家出版社为初中学生出了一本普及读物,向全国发行。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专门,是研究一个特定地区的某种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的。征订中,需者寥寥。一了解,人们说:“这样的书,专家不必看(浅了),初中学生看不懂(深了),一般读者不用看(用不上)。”此话可谓一针见血了! 出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自然同选题和书的内容有关。这种读者对象不明、内容不适合任何读者层的读物,在编辑生活中,并非绝无仅有。人们称之为出书缺少针对性。针对性,我理解,它有多方面的含意。择其要者,可否认为不外乎指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出这本书,二是为谁出这本书。  相似文献   

13.
魏红 《声屏世界》2003,(4):31-31
以质朴的情感面对读者, 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新闻点 对热线版的编辑来说,写稿、编版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找到真正的新闻点。同广电报其它版面的编辑相比,热线版的新闻点主要来自于读者反映的问题中。编辑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读者,这些读者来自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读者文化水平不高,表述不够清楚、明了;有的读者遇到的只是小问题,却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4.
在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关系中,读者应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期刊和其他任何出版物一样,都是编给读者看的.读者是期刊的最终消费者和裁决者,期刊编得好不好,受不受读者青睐,决定着期刊的前途和命运.不论什么期刊,只有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才会占有市场,也才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产生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期刊编辑所付出的劳动才有意义,编辑的价值也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写消息时常常不用心做标题,认为只要消息内容好标题好坏关系不大,反正编辑会给修改好,这种依赖思想要不得。 编辑也好,读者也好,读一篇稿子先是读标题,然后才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对于揭示新闻内容,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看标题就不想接着再看下去,这篇新闻内  相似文献   

16.
为书刊点睛     
江凌 《编辑学刊》2003,(2):77-79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封面是书(刊)的脸面,能给读者第一印象和直接感受,而书(刊)的名字则是封面的眼睛,一个好的书名就如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水汪汪的,充满着灵气、智慧和魅力。在当今万花齐放的图书市场上,“读书读名”的趋向已渐为凸显,名好岂止“一半文”?抢眼的书(刊)名已成为畅销书(刊)或常销书(刊)的基本特质之一,在媒介经济大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重视编辑言论编辑所编的每一部书,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如何使编辑的目的能为读者所理解,更好地发挥书的社会作用,编辑的言论是  相似文献   

18.
萧泰 《中国编辑》2003,(3):40-41
少年儿童是少儿期刊的读者或者说“上帝”,因此,少儿期刊从内容到形式,从封面、开本到插图、版式,从栏目名称到文章(作品),都要切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喜欢看,看得懂,看后能受益。毫无疑问,少儿期刊是属于孩子的,它应该给孩子带来阅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遐想的快乐,给孩子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它应该时时刻刻为孩子着想,为孩子说话。这,该是我们每一位少儿期刊编辑都应确立的儿童本位观。  相似文献   

19.
翻开报纸,人们的视线往往很自然地会落到照片上,因为新闻图片不受语言、职业、学识、年龄以及民族和国度的限制,是靠形象语言说话的,雅俗共赏,很受读者的喜爱和青睐。但是,现在报纸上出现的一些新闻图片,却画面平淡、人物呆板、形象虚假造作、故作姿态,有的就是一个场景,加上一大段文字说明,难以冲击读者的视觉,读者不屑一顾,更谈不上感染力了。这种情况,新闻图片何以在报刊中唱主角,怎能发挥两翼齐飞的功能作用呢?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以图片自身的形象说话为原则,强化新闻照片形象动感的表现力,让瞬间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