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1944年给韬奋的题词作了最好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95年,在纪念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也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可以说,韬奋精神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也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者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者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4.
《出版科学》2004,(6):56-58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2)
韬奋精神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记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卜元,王鹏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时的题词)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韬奋同志长期从事新闻采写、编辑、出版工作。他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主报刊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接受了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人民报刊思想,并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贯彻这种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高度概括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种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串于韬奋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成为他办报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永远立于大众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的名字在新闻界和出版界已如雷贯耳,目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三项奖: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韬奋新苗奖。毛泽东同志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难”字,道出了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难能可贵,“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试想,一家印数不过2000份的《生活》周刊,在韬奋承办经营下,发行量逐年上升到15万份,而后来的《大众生  相似文献   

9.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16日,三联书店举办了"韬奋图书馆"开馆仪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等出席了开馆仪式,并为开馆揭牌.这是三联书店创建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是继承韬奋精神,弘扬三联传统的重要举措.@@韬奋图书馆位于三联书店综合业务楼一楼,三联韬奋书店东侧,大厅宽敞明亮.一进图书馆大厅,左侧墙上镌刻着邹韬奋先生为生活书店确立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两侧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为韬奋图书馆撰写的嵌名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韬奋图书馆的额匾是郭沫若先生手书,另一牌匾则由黄苗子题写.韬奋图书馆现有藏书两万五千余册,其中约五分之一为50年代前的版本.其中最珍贵的,是抗战胜利后,筹建韬奋图书馆时各方捐赠及购置的图书,书上印有蓝色"韬奋图书馆藏书"字样的椭圆章.  相似文献   

11.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12.
综合消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诞生100周年,连日来首都和上海等地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1月5日,首都各界人士隆重集会。李鹏总理在纪念大会上讲话,高度赞扬韬奋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江泽民总书记为纪念大会题词:“继承和弘扬韬奋同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李鹏总理的题词是:“韬奋同志是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优秀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逝世46周年。发表此文,以示纪念。韬奋“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自励。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5日是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诞辰95周年。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卓越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在编辑出版岗位上,通过他的如椽大笔和创办的刊物和书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唤醒大众,奋起反抗旧中国的黑暗统治,不屈不挠地战斗到最后一息。韬奋先生为民族解放和实现民主政治以及发展革命出版事业奋斗了终生。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光辉灿烂的业绩,是新闻出版界的宝贵财富,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树  相似文献   

15.
巢峰 《编辑学刊》2006,(1):18-19
1997年12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我曾以这个题目发言.今天,我仍以这个题目在上海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韬奋先生逝世以后,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同志审阅时在稿旁亲笔写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这个<办法>在送给毛泽东同志审阅时,毛主席亲笔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界的楷模,这是周恩来同志提议、毛泽东主席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韬奋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南洋公学)的杰出校友,从附小、到附中、到大学,在交大求学的八年时光,不但为他从事钟爱一生的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学养基础,也形塑了他那一丝不苟、锲而不舍、温润进取的人格和不朽的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7.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立华 《青年记者》2020,(12):106-107
邹韬奋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与出版家,"韬奋精神"是其远大志向在新闻实践中的结晶,是韬奋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新时代学习韬奋精神,挖掘其精神内核,追寻其新闻志向的践行足迹,对加强新闻志向教育、对广大新闻学子与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志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韬奋先生的一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邹韬奋先生挚友、生活书店创办人之一徐伯昕(1905-1984年)先生未完成的遗稿,全文只写到韬奋弥留之时,写作时间大致在上世纪40年代。这是一份极其难得的文稿,提供了重要的传记材料,对于学习韬奋精神有很大意义。经徐伯昕的公子徐敏整理后由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20.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