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享受教育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我说,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在十来年的教育之河中,我像一个酷爱嬉水的孩子,尽情地扑腾着,享受着。享受美丽哪个女人不渴望美丽?虽然我不纹眉不做面膜不描口红不染头发,一直素面朝天。但学生却给了我美丽信心!“忘不了您上课时鼓励的目光,忘不了您下课时贴心的话语,更忘不了您乌黑飘逸的长发和明察秋毫的眼睛……噢,老师,您像秋菊一样美丽坚强又富…  相似文献   

2.
姜伯静 《生活教育》2011,(12):13-13
对于“中国狼爸”,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狼爸”只是个案,既不值得全面推广,又不必全盘否定,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狼爸",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狼爸"只是个案,既不值得全面推广,又不必全盘否定,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相似文献   

4.
凡为师者,几乎没有不被学生那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所困惑着、苦恼着。正如老师的困惑和苦恼是人之常情一样,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过错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其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历程。有人说: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爱的错误。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如果把孩子和学生管理教育得没有任何问题,那恰恰是教育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亮 《教育》2012,(2):26-27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支持对儿童实施惩戒教育,他认为:“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我说。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在十来年的教育之河中.我像一个酷爱戏水的孩子.尽情地扑腾着、享受着。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8.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周都评选“好孩子”,对幼儿一周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生活、学习、社交习惯等方面均表现不错的孩子,被评为“好孩子”,奖励小红花。孩子们都渴望被评为“好孩子”,可总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方面表现不够好而得不到小红花。亮亮已经几周没得到小红花了,他撅着嘴巴,看上去满不在乎,可眼光始终不愿离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红花。第二天,亮亮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说,亮亮在家发脾气,说他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因为老师不喜欢他,总说他表现不够好。听了亮亮妈妈的话,我想了好多。我们本意是通过小红花来肯定孩子的表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却没想到孩子因为得不到小红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为不科学的评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1918一1970)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他主张,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孩  相似文献   

11.
吴希萍 《海外求学》2003,(24):60-60
为了孩子的教育,陈虹来到了新加坡;为了在新加坡生活,她不辞劳苦,用一双惯常写字的手.做着过去不曾设想过的繁重工作。日子是艰辛的.却也是美丽的,因为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她认为.她是为孩子而来,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黄兆春 《考试周刊》2013,(34):36-36
当下教育界认为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没有培育出杰出人才,有人说是教育体制使然,有人说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原因,原因很多,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使然。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韧不拔;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在;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撒向人间的都是爱;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在教育与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4.
黎沛泉 《师道》2006,(6):44-44
凡为师者,几乎没有不被学生那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违规违纪行为所困惑。正如老师的困惑和苦恼是人之常情一样,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过错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其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历程。有人说: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爱的错误。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如果把孩子和学生管理教育得没有任何问题,那恰恰是教育的最大问题。有个法国儿童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用同样形状的卵石大概也能孵出小鸡。老师并没有否定他的念头,反而鼓励…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作为中国孩子的主要教育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我当幼儿园教师多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职业和我所教的孩子,我已经深感对自己的工作“爱不释手”,颇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教师是严父、慈母,教师是梯子、桥梁,教师是光明、太阳……”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将这些理念融人到自己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上小学6年级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但儿子却总嫌我唠叨,甚至告诉了班主任。因为他说的太严肃,所以老师来和我沟通。我认真想了想,确实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比较爱说,有时孩子根本不听。但是难道看到问题不去管吗?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请问应该如何做才能既不让孩子反感又很好地教育了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林景 《广东教育》2011,(1):52-53
美国有一位作家把自己六岁的孩子送到中国上学,有人问她为何要把孩子送到中国接受教育时,她说:我宁愿犯过度的教育的错误,也不能让孩子教育不足。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问答,却无意中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本质。其言下之意,中国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一、“木匠说”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娄凤荣 《考试周刊》2014,(84):176-176
<正>有人说,金子只有放到绚丽的空间中才会发光,因为它的美丽存在于欣赏者的眼睛里。如果你这样认为就错了,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越是平凡的地方,它的光泽越鲜艳。因为越是平凡的地方越能衬托出它的美丽。最近我在《中国教师报》镇西随笔中认识了袁伟老师,他没有《感动中国》那样轰轰烈烈,却在平凡中感动着身边的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正如他所说,自己无非是默默无闻加班加点,不计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教育就是爱,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地施爱。在社会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德师风有了更高的期待。我认为,师德的核心是爱与责任。师爱是教育的灵魂,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以己之爱,启他心灵。"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爱学生"是前提。教师要用满腔的爱心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