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两次高潮,在战时阶段的创作中,突出了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主题;战后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创作陷入低潮;六七十年代重新繁荣时,战争文学已转向对人的价值的探索,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尤其是关注普通苏联兵士兵的生命。着重表现战火中生命的可贵,表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三个浪潮中,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两个主题贯穿于始终;人道主义主题则随着对人与战争关系的反思而逐步深化,进而成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苏联形成了一股“生态学”题材的创作思潮,在“生态学”题材的描写中,流灌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天人合一”这一东方传统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当代苏联文学中注入新的内涵,呈现出现代性、全球性之特征。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下半期,苏联形成了文学多元生态环境,这是苏联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文学多元生态环境的明显特征是文学审美内容的人类性,作家审美观念与创作艺术的多元化。苏联文学多元生态环境,标志着苏联文学在转型中发展,对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学的建设具有典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红泽 《考试周刊》2007,(19):96-97
犹太性在犹太文学中的演绎揭示了犹太民族的根本特质。以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为代表的早期苏联犹太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以不同的方式对犹太性进行了演绎。他们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犹太性不仅体现了犹太民族贯有的思考,同时也显示出其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文学史的编写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苏联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文学史的编写要顾及各个民族的文学发展;二、在文学史分期上,既不能与历史完全同步,也不必把分界线具体到具体年份,苏联文学近一个世纪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坎坷和矛盾,各个时期都或多或少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对大多作家作品需重新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苏联中国学是苏联中国学家对中国多方位的研究。苏联中国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历史、哲学、文化、文学及民族学等领域。苏联中国学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和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和成果,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苏联中国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个不同流派,从不同侧面推动了苏联中国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左联"到"十七年",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呈现影响扩大趋势,且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转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苏联文学的光明梦"在中国文学40年代转折时期片面继承与强化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9.
70多年的前苏联文学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理想激情的艺术岁月、纪实批评的文学年代、理性哲思的创作时期。不同时期的文学,人性特征鲜明,艺术路径清晰,文学呈发展态势。通过描述苏联文学的艺术流变,反思苏联文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学,从诞生到今天,经过近七十年的文学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苏联社会的一面镜子,她艺术地、全面地反映了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她向全世界显示了并且正在显示着不朽的生命力。但是,纵观她的发展道路,也不乏崎岖、充满坎坷。无论是三、四十年代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还是六十年代的“非英雄化”倾向;无论是卫国战争后文学的荒凉、萧条景况,还是五十年代中期的“解冻”思潮。这一切,都表明年轻的苏联文学,正是在饱经沧桑、历尽艰辛的探索中,才得以迅速发展和前进的。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飘然降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再存在了.伴随着俄国革命而诞生的苏联文学,是否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失去它原有的名称和艺术价值呢?的确,今后在俄罗斯土地上所出现的诗歌、小说、戏剧,不能再以苏联文学而名之了.近年来有的研究者提出一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概念.按照提出者的意思,这个概念不仅涵盖苏联作家的创作,而且也包含那些流亡国外、在国外创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但是这两部分作家,无论思想倾向,还是艺术风格,都有质的不同.苏联解体前后,在国外写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回返俄罗斯,形成了国内外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大汇合的局面.用“20世纪俄罗斯文学”这样一个笼统概念来涵盖这种大汇合的现象,未尝不可,但是用它来替代“苏联文学”这个概念就不尽恰当了.苏联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不仅具有地域的和时间的含义,而且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独树一帜的美学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概念.本文试就其认识价值.审美意义和创作方法来阐述其作为独立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并成为苏联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科学地总结和理性地分析苏联在农业问题上的利弊得失,对于当下的中国裨益甚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可以分为三大块,即白银时代的文学、具有74年历史的苏联文学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俄罗斯文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塑造新人是抗战学的一个热点。新人不仅是一种形象类型.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理性的编码方式。抗战学对苏联学塑造新人相关的学思想、艺术手法和创作经验等.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吸收和转化,推动了抗战学的发展.同时.塑造新人方面所固有的一些弊端.也给中国学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重大的历史变化,总要事先在文学中显示出预兆;而重大的历史变化之后,则更是余波荡漾,在文学中不断地得到回响。苏联文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可以说,苏联文学的每一根神经都和苏联政治、经济的变化紧密相连。“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象苏联那样重视文学,给予文学和作家那么多的奖励和荣誉,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文学和作家这样关注,以致控制过严,造成苏联文学的某种畸形状况:一方面是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艺术规律的粗暴践踏,  相似文献   

16.
日丹诺夫是20世纪中叶的苏联意识形态领导人之一。1946年,在斯大林和日丹诺夫的主持下,联共(布)中央通过了《联共(布)中央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个杂志问题的决议》。同年,日丹诺夫在列宁格勒作了关于这一决议的同题报告,成为卫国战争后苏联文学道德批评的典型文本。《决议》和日丹诺夫《报告》表明了苏联文学以"阶级"确立道德批评标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苏联把培养青少年的文学修养看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四年级以前),学生在学习俄语的同时就开始阅读民间文学作品和俄苏作家的浅显易懂的作品。在中学阶段(五年级至十或十一年级),国文分成了俄语和文学两门课。文学课上,学生较系统地学习文学史,阅读文学名著,获得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去年苏联教育部为了提高中学自然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基础上的、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的苏联文学,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思想性、最革命的文学。它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武器,是教育青年强有力的工具。苏联文学对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与  相似文献   

19.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文学艺术家和爱好文学的人居多,他们不愿沉默,最早喊出了解冻的呼声,并且甘愿冒着失去工作、社会地位和家庭安宁,甚至面临被捕判刑的危险,在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开始了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活动的先声,勇敢地表明了并一直坚持自己不同于政府的主张。文学艺术界知识分子中的持不同政见者现象无疑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长期执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其对陀思孕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