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伤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营造开放性的故事结局便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域文化(龙门阵文化)的影响;有大师(鲁迅、茅盾)的批评与指导;也有作家对名家(契珂夫)的学习与借鉴,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超越了它所描写的“范围的狭小”而具有广阔的意义空间,使他的小说的发展频频突转,因其结局而给阅读者一种“惊奇”之感。  相似文献   

2.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描写人物的争吵便是其中之一.人物争吵的主要类型有狗咬狗型,民与官相斗型,家庭纷争型,同事、乡民之间争吵型,看客与看客争吵型等五种.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理历史的原因,也有童年体验和婚姻生活的影响.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注重人物争吵的描写,并以此作为一个视角,透视了川人的"吃讲茶"文化,从而丰富、拓展了现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描写的内容和领域.  相似文献   

3.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描写人物的争吵便是其中之一。人物争吵的主要类型有狗咬狗型,民与百相斗型,家庭纷争型,同事、乡民之间争吵型,看客与看客争吵型等五种。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理历史的原因,也有童年体验和婚姻生活的影响。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注重人物争吵的描写,并以此作为一个视角,透视了川人的“吃讲茶”化,从而丰富、拓展了现代学作品中民俗描写的内容和领域。  相似文献   

4.
林纾,作为古文大家,既兢兢于古文,又热情于小说翻译与创作,其中的转换因子是"小说笔法".林纾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笔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圆融,并逸出到小说翻译与创作,使其古文与小说独具风味与魅力,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体现了雅俗文学的共容与交融.林纾和他的作品凝固成新旧文学的临界态,而"小说笔法"则成为这一状态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17-121
恐怖小说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年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具有了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审美。而其根本是具有"审丑"风格的类型小说,"他者"的存在性,让恐怖小说的"审丑"具有别样的特色。探讨恐怖小说的"他者"审丑,可以审视当前文化的审美走向,对于揭示"审丑"规律和"审丑"内容有极大的帮助。对当代恐怖小说在创作作品时应该如何将审丑的内涵扩大有一定的启示。并对当今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恐怖小说进行一个合理的归类和整理,以期让中国当代恐怖小说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都市生活了30多年,但他的小说中对于现代都市的表现并不充分,这和他的现实处境、情感态度、创作理念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实际上鲁迅的小说中最核心的意象是他关于城镇的表现。城镇在鲁迅的小说中作为图像出现的非典型性又是因为鲁迅小说创作中所追求的文化批判所决定;城镇作为书写符号指向的是文明符号;作者侧重通过知识分子形象来展示,并且作为创作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邓友梅大概是第一个没有自觉理论意识却又以风俗小说著称的寻根者。他师法老舍,力求在近代北京那种沉浸在不同层次的声色犬马之中的文化环境里发掘出民族精华来。虽然他对在小说中探讨昨天和今天的因果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至少是非常模糊的,而“审美”始终是他小说创作的动因和目的。这就使他对传统文化接受这一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产生了某种偏差,在审美思想的指导下对历史进行反思必然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
商州文化作为秦文化的子系统,具有秦文化的浑朴厚重和楚文化的神秘奇幻.出生于商州的贾平凹受商州文化的濡染,其作品除了极富秦文化意蕴外,对楚文化同样表现了很大的亲和性,其作品体现了秦楚文化的基本精神浑朴与空灵,厚重与飘逸,务实与浪漫.其小说<废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秦楚文化的孕育形成了贾平凹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在地域文化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笔下的湘西小说是一幅幅清淡的山水画,是一曲曲悠远的牧歌,浸润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分析沈从文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小说,我们可以观照他文化选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