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日,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宣称,现在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在中国。这个结论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得出的。从1999年开始,就有一些科学家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类祖先的问题。根据奥尔森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追溯到2000年到5000年前就有一个人是现在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祖先。奥尔森说:“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他的后代蔓延到了全世界,最后他就成了所有人的祖先。”根据奥尔森的计算结果,这个人很可能是东亚人。他的后代逐渐遍布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直到现在,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2.
自然改造人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东非,从那里分散到全世界。当时在其他地方还有一些近亲和人类并存,比如尼安德特人,但后来被我们的祖先在生存竞争中淘汰了。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美国人“抛弃”了他们的欧洲祖先,并称自己是纯正的美国人。据美国近日发表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后裔的人数比起1990年大幅下降。据报道,2000年,3 880万美国人的祖先来自欧洲,人数比上次的普查下降了18.6%。但是,在这部分人中,58%,即多于760万的美国人认为自己至少有一方的祖先是“美国人或美洲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东亚人来自非洲。他们分析,约6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可能首先居住在包括中国南部在内的东南亚一带,而后逐渐向北迁移。科学家比较研究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特征,结果发现,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特征起源于某些非洲人群,这些非洲人至今保存着当代人类祖先的古老特征。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后来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祖先,实际上东亚10万年以前的人类可能都在上一个冰期的天寒地冻里灭绝了。“人类走出非洲”的假说认为,现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来自相当晚近的共同祖先。天下人本来…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家马蒂斯在圣地亚哥发现了一个头骨化石,他研究了这个头盖骨后认为,这具头盖骨所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于我们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测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是这样来描绘这一假设的:大约在5万年前,从宇宙的深处来了一群外星人,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就选择了地球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生产下的后代就是人类,因此,外星人是人类的祖先。无独有偶,一本《宇宙科学与生命哲学》的书中写道:人是外星人利用地球生物改造的。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来自哪里?谁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几千年来的答案是:炎帝和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而自1920年代的考古发现后,我们有了新的答案:我们来自北京人。我们相信,从数十万年前,我们就已经是我们,生干斯,长于斯,老于斯,代代相传。但近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告诉我们,中国人来自远方。早在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写到,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韩吉辰 《教师博览》2003,(11):52-53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极其巨大的球体。那么,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几乎无法攻克的难题卡文迪许生活的年代,正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称出地球质量”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对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的进化论使现代科学家对地球物种的研究更加深入。日前,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具有典型意义的12个进化物种,比如:鲸的陆地祖先、从水域向陆地进化的远古物种、长着羽毛的恐龙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基本分子,其“模板”可能是陨石从太空中带来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地球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全是右旋结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皮扎雷洛等人在新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都随着爸爸妈妈在动物园内看见过大象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还有一种害怕见人的森林象呢!很少有人见过森林象,它们生活在半明半暗的热带雨林中。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森林象早在360万年前就开始同它的兄长草原象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了,虽然它们的亲缘关系就  相似文献   

11.
20万年前,一种被称为“穴居人”的直立人拥有了与现代人几乎相同的大脑。他们曾是冰河时期的主宰,与现代人类的祖先一起生活在地球上,进行着早期人类的艰难跋涉。而最终,人类的祖先生存了下来,“穴居人”却从地球上神秘消失了。他们是怎样生存的?又是怎样灭绝的呢?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0月中旬,本版《百家言》专栏,曾连续七天发表王大有同志关于殷人东渡的文章。文章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最早发现所谓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在今年12月4日的《中国体育报》第三版上,有一篇“据新华社电”的文章,题目为《美洲印第安人祖籍中国》。文章说:“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1月21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人类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报告说,现在活着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波利尼亚群岛和和美拉尼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4,(8):46-46
地球生命从哪里来?可能源自火星、可能诞于空中。芬兰研究人员毛利威尔托嫩最近在给美国天文学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近来的天文观察和实验结果,使得有关的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地球人的祖先很可能来自火星。当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生命起源于一个类似现代的细菌那样的“先祖”。这个细胞后来进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各种生命形式。然而,一个由10位来自欧美国家的天文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最近提出,比地球小,并且离太阳更远的火星,早在地球冷却前,就已经适合生命的存在。来自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的资深学者米莱考斯基说,火星先于地球出现生命,我…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1789年,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后人称他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现在生活在非洲的主要是黑种人,在欧洲的主要是白种人,在亚洲的主要是黄种人。可是,这些不同人种的祖先出自何处呢?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叫做多地区起源说,认为远古时代的非洲、亚洲以及欧洲的某处,曾分别独自出现不同的类人猿,这些人类的祖先,在以后的洲际迁移中,互相交叉、混居、现代人的真正祖先则是这些不同类人猿杂交的产物。这种理论是科学家们分析研究世界各大洲丰富的人类化石证据,结合有关的遗传学理论而提出的。另一种叫做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形形色色不同种族的现代人均出自非洲一个祖先。专家认为,大约在二百万年前,非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称为直立人的猿人,他们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向地球的其它大陆迁移。而被称为现代人祖先的智人也是在非洲大陆诞生的。当智人向亚洲以及欧洲等地迁移后,便取代了那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最早祖先的化石发现了吗叶林书译李璞校科学家们正在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北部一个荒芜地区勘探,已发掘出可能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直系祖先的化石。科学家们说,新近发现的化石品种,大约生活在距今440万年前,这要比人们先前知道的人类祖先几乎还要早50万年。美...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想在火星上建立互联网,这并非天方夜谭。2001年,美国“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携带一部短程无线电收发讯机,以每小时10.46万公里的飞行速度,飞往火星。该探测器飞行了6个月,已于去年10月在火星上登陆了。科学家认为,地球人可  相似文献   

18.
到宇宙的其他地方建立生活,是地球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设想。 地球悬于太空中,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它具备特殊的优越条件,致使几百万种生物能在该星球上安家乐业。科学家们正是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一座“宇宙岛”。它是一个直径500米的空心巨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等,将这座人造太空球放入宇宙,它每分钟自转两周,在“赤道”处产生几乎与地球相同的引力,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象在地球一样。不过“宇宙岛”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正在探索第一批飞翔在空中的鸟类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地球上的。科学家发现,早在恐龙时代,就有飞翔在天空的生物了。他们认为这些飞翔的恐龙就是现代鸟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工交建设占地越来越多,我们的地球越来越挤,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有朝一日我们也许会被“挤”出地球。为解决地球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的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提出并试验了许多方案。 重返地下,再度穴居,是人类近期选择的出路。我们的祖先早期就是在洞穴中生存,钻木取火地生存下来的,而今我们又要重返地下。所不同的是现今科学技术发达了,向地下发展也比我们的祖先拥有了主动权。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