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力的探索顾慧欣教育家第斯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可见教育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在中学的各学科中,语文...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兴趣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告诉我们,要想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学好语文,教师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以便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笔者对以下七点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总结 ,现分述如下。1 情点 ,即情感教育激励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现代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 :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 ,其间紧紧伴随着情感过程。情点切入疲软或不到位 ,如教师讲课伊始 ,表情极度冷漠 ,板着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 ,课堂虽是鸦雀无声 ,但没有半点民…  相似文献   

6.
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主科学.个性精神的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呼唤.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所以,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营造民主、生气勃勃的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管理好自己.”怎样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呢?那就是选拔、培养班组干部,让班组干部领导集体成员自  相似文献   

7.
一、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之一德国的教育学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醉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他的话突出指明了教师劳动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染,感染性是感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情绪的波澜。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并成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需要以情感为动力。德国一教育家曾说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课的伊始 ,就应进入教学情境中。教师走上讲台 ,面带微笑 ,充满激情 ,言语铿锵。可将导语“我教给你们化学知识”改为“我和同学们共同来研究化学问题” ,这样可从情感上拉近师生的距离 ,不仅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进入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思维进入…  相似文献   

9.
严桂荣 《中学文科》2006,(10):52-52
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我作了一定的探索。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动”起来 谈到情感教学,人们总容易想到教师的微笑、鼓励、和蔼可亲上去:这只是情感教学的一个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状态怎么激励人,没有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相似文献   

10.
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兴趣培养至关重要。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道理。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使学生把  相似文献   

11.
陈宁 《学周刊C版》2011,(6):90-9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达尔文虽屈从父命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很多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往往开始于教学中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认同。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晓春 《课外阅读》2011,(10):250-25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经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善用评价,能使学生情绪兴奋,记忆力增强,创造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倍增;反之则学生情绪得不到调动,智力活动水平降低,教学效果甚微。换言之,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研究中,教师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教师情绪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学生这个主体的情绪。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情感陶冶见长,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语文教学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艺术之外,还应练就高超的激励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16.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面对新课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  相似文献   

18.
牛凌云 《考试周刊》2010,(25):80-8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堂语文课上,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之声;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评价之语。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