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杨昊鸥 《今日科苑》2007,(13):96-97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这样写道:《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相似文献   

4.
思路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所遵循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是由于《论语》自身的体例特点,各个篇章既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论语)选读》也可以而且也需要思路教学,并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进行《(论语)选读》的思路教学从题目、情节、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09,(8X):5-5
<正>"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年幼的孩童,身着汉服,在孔子像前一字排开,大声背诵着《论语》中的篇章。这一幕,不是电视剧的拍摄场景,而是温州龙湾沙城的孔庙里的一堂《论语》课。每  相似文献   

6.
李军 《科教文汇》2009,(14):246-246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其文学价值泽被后世,影响全世界。浅论《论语》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及文体特征等几方面,略述己见,以期更好地学习和鉴赏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娄文杰 《大众科技》2012,14(4):260-26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存世二千余年,对《论语》的解释,可谓汗牛充栋。文章试从一种新的角度,试图解释《论语》中争议较多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章。  相似文献   

8.
宰我之辩     
张晓红 《科教文汇》2010,(31):70-71
"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圬"是耳熟能详的句子,一般是用于骂人不能成才的。这句话最早出于《论语》,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孔子骂宰我是朽木、粪土的话语。但笔者对这种想法有所怀疑,认为存在漏洞。因此,本文将以这句话为基点,纵观学者的评价,最后笔者认为孔子只是用此语责骂宰我,令其勤奋严谨治学。旨在为孔子、宰我辩护,重新认识经典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味,即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儿童的特点,才能推进他们上进心的形成。正如《论语》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0.
吴霏 《科教文汇》2010,(22):182-184
一千个人赏析《论语》,便有一千种理解,每一个人悟出来的都不尽相同。因为感悟本身就是对圣贤之道的再创作。《论语》蕴涵的和谐思想精深厚重,其对教育的启示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11.
张赟赟 《今日科苑》2010,(8):227-227,22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人也”。(《礼记·中雍》)“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是一种具有“博爱”精神的人道思想。儒学注重诚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论语·子路》)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实际是介乎于利己与利他之间的一种道德原则。在“义”“利”问题上,孔子并不要求人们只讲奉献而不讲索取,而是教导人们要以义为准绳,见利思义,在利益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系统,它集中地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作为我国最早的伦理学专著,是儒家文化的经典。本文将在现代美育视野下,结合《论语》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加以论述,从孔子审美活动中"审美"和"教育"的融合探究孔子美育的实施途径、审美特征和教育目标,强调孔子美育思想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语》在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论语》导读课主要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来完成:一是逐章讲解与专题讲解相结合;二是中文版本讲解与英文翻译版本阅读相结合;三是诵读、抄写与背诵相结合;四是同学们的讨论、分享和辩论。这四种方法也可以酌情应用到其他古代经典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论语译注》以其译文简显易懂,内容丰富,成为初学《论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随着近几年国学兴盛,用当代的眼光再次审视这部著作,难免会发现值得商榷和不尽人意之处,但是这部作品依然饱含巨大的学术价值,不可被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孔子学说时,我们通常总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依据典籍及相关的文献如孔子的《论语》及与孔子学说有关的文本如《大学》、《中庸》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诠释。此外,人们还常常参阅历代对《论语》的注疏来诠释孔子思想。(2)运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来...  相似文献   

17.
陈良琨 《今日科苑》2007,(12):156-156
孔子思想一直是世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论语》所表达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体现,研读《论语》,感悟孔子的治国方略主要有:仁治,礼治,德治,孝治,名治,贤治,诚治,育治和革治。  相似文献   

18.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话都是经典性的,他的思想是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对孔子思想的体会就可能不同。所以,一千个读者就可能有一千种对《论语》的读法与评价。本文浅谈孔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20.
聚焦     
学术明星频更迭于丹红过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的易中天被媒体誉为比"超女"还火的学术明星。41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女教授于丹自国庆长假开始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其红火程度已经超越易中天。前不久,于丹在北京签售自己的新书《于丹〈论语〉心得》,8个多小时签名一万多本,场面之火爆,盛过易中天。据悉,因为前来捧场的读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