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课程作为适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应当主动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1):109-110
小学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育人资源和育人特点,注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系统、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进行情感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抓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设计和组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及任务决定了它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必要性和独特优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语文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学校生活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的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载体;三是运用心理辅导原则进行语文教学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那些做出突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健全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学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找好切入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里健康教育不但需要专业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渗透进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在所有教学中占较大比重,且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教育性强,因此,语文教学成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永英 《教学随笔》2016,(8):141-141
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找好切入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成为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实践经验。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以人为本,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贯穿于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怀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其更是一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适当适时地教育;抓住小组合作讨论,抒发个性内心世界,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衍;用作文教学疏导学生情感,保持良好心态;结合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牵强,要做到入情入理,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干枯说理.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探索语文课与心理健康的契合点,实现真正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阅读与习作中,积极营造契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氛围,有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支持.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当代学习理论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薄弱的.基于此,上海市风华中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相关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载体;三是运用心理辅导原则进行语文教学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学科渗透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渠道,更具有经常性、全体性与主动性的优势.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信息的传递,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杨天江 《教育艺术》2005,(9):58-58,44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扬帆启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也因此而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各科之母",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和"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呢?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