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降雨-径流过程同步流量和浓度监测方法,对柴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区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果初步评价.通过降雨事件下河道水量、水质的全过程分析计算,表明降雨-径流过程同步流量和浓度监测方法适用于区域面源污染负荷的定量估算.同时,以2010年为基准年,可计算出2011年柴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在降雨过程中对氮、磷污染物的削减率分别为49.60%、51.87%.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马料河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料河人工湿地中的氧化塘、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3个处理单元的硝化/反硝化强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强度和脱氮微生物数量变化与脱氮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马料河湿地N污染物的浓度从进水的劣Ⅴ类水平下降到了出水的Ⅳ类水平,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均获得了较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且硝化/反硝化强度测定结果与细菌计数结果和水质沿程变化趋势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北京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及相关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北京地区典型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各相关污染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日夜变化趋势,说明VOCs的组成和浓度特征.VOCs平均小时浓度为54.6ppb,其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为38.0ppb;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10.4ppb.通过对VOCs特征组分的日夜变化和特征比值(E/E和B/T)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大气老化现象明显,且受机动车尾气影响显著.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和对采样期间正午时段的B/T值特征的解释,印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真实地刻画和揭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趋势,利用HJ-CCD及 ETM遥感影像获得长沙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趋势指数,定量分析过去10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表面空间位置转移不频繁,未来变化趋势为强劲的涨势,扩张可能来自耕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系统性转入;耕地和林地的空间位置转移频繁;耕地的变化趋势为落势,未来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林地变化趋势为落势,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和草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草地以净增加为主,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未利用土地以净流失为主特征,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  相似文献   

5.
在被规划为滇池南部重点农业区的晋宁柴河流域示范工程区汇水区内,对其3个典型断面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采样监测,测定其每月河道内的流量、TN、TP及CODCr,分析3个断面上碳、氮、磷的通量年季变化规律.从测定结果看,示范工程对面源污染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及气象监测数据,综合分析2015年北京市田径锦标赛和大阅兵活动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初步评估减排措施对氮氧化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8月20日至9月3日“两大活动”期间,北京市NO、NO2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0、22.7和17.8 μg·m-3,同比下降58.3%、52.1%和73.2%,空气质量被誉为“阅兵蓝”.保障措施实施后,交通站NO日变化的峰值浓度降低约43%;而城市环境站NO峰值浓度降低约45%;NO2早高峰和夜间的浓度积累速度明显放缓.北京市作为区域NO2浓度高值区中心明显消失,PM2.5浓度梯度分布特征消失.受局地的弱北风影响,APEC期间早高峰NO2峰值浓度明显消失;而大阅兵期间,早高峰NO2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晚高峰.测算结果显示“两大活动”期间区域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实现的污染物减排比例及环境污染物浓度改善比例略高于去年APEC空气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7.
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过程的生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过程中采用生物学指标进行阶段性监测,测试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尿素、血清睾酮、皮质醇等,以了解在训练负荷和训练内容变化时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运动员Hb总的变化趋势为先逐渐上升而后趋于平缓;整个训练时期运动员睾酮浓度基本呈上升趋势;皮质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先升后降;在整个训练期中运动员的BUN均升高,但变化趋于平缓,各训练时期BU均未超过8.0 mmol/L。说明在整个训练时期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睾酮和皮质醇等生物学指标结合使用,能够较准确地监控队员的机能状态;睾酮水平与血红蛋白的变化基本一致,血红蛋白可成为篮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的基本指标,在今后的监控过程中,结合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变化,可使监控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8.
观测资料显示大气CO2浓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通过分析年平均降水量和夏威夷MaunaLoa站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发现大气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全球陆地降水的年际增长量成正相关,提出了亚洲季风区云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有显著影响的假设.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与温度以及降水变化的关系;利用1984~1993年的月平均卫星云资料,研究了云量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全球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低纬度地区陆地上空云量的年际增长量呈同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份额偏离方法分析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评估污染物类别、竞争力和结构特征. 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流域整体环境污染物排放变化幅度不大,年均增长率为0.4%;2)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3)从污染物类别看,样本城市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 共性表现在主要污染物均为工业SO2,差异性表现在污染物的结构组成不同. 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农产品加工业和造纸业对污染物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年7月19日至8月20日,北京325m气象塔臭氧、氮氧化物浓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研究了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垂直变化规律,并从光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近地层气象条件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探讨了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开展光化学污染的潜势预报提供物理依据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焦作段两侧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用情景分析对干渠两侧地下水水质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预测模型的4个主要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六价铬污染羽20年后可对总干渠水质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参数灵敏性分析表明渗透系数对六价铬的运移影响最敏感;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各个控制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参数灵敏性随污染物不同迁移阶段的变化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判别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并研究初期冲刷效应的冲刷强度和影响因素,对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当产生前30%的地表径流时,累积污染负荷比例与累积径流比例的比值)的5级分类标准。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量级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特征子汇水小区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分析影响TSS、COD和TN这3种污染物冲刷强度的降雨和下垫面因素。结果表明,MFF30的5级分类标准可用于准确地定量判别和比较初期冲刷效应。在其他降雨或下垫面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前期干燥天数、雨强的动态变化、子汇水小区的漫流宽度和坡度,和交通流量对初期冲刷效应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PAHs)是中国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降解缓慢,具有生物累积性,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相关研究. 本文研究了农田污染土壤中14种中到高疏水性PAH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及从根部向茎叶部分的传输. 结果表明中到高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可在植物体内发生从根向茎叶的传输,向茎叶传输的量与化合物的疏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同时,一种新型半渗透膜采样装置--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中PAHs的采集及其对植物(Triticum aestivum L.)和蚯蚓(Eisenia andrei)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TECAM对土壤中PAHs的采样可在48h内达到表观平衡,大大缩短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时间;TECAM可反映PAHs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土壤有机质及溶解有机碳含量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TECAM内PAHs浓度与蚯蚓体内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化学提取方法相比,TECAM采集的PAHs不仅在浓度上与小麦根中浓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且TECAM采集的PAHs量也与小麦根富集的量相当;进一步提出了"土壤-孔隙水-TECAM"三室模型,并成功地描述了TECAM采集土壤中PAHs的三相平衡过程;此外,TECAM采样对土壤扰动小,操作简单,因此是采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以及评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利用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数据,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鞍山、抚顺和本溪2001~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月降尘、PM10全部年份超标严重,SO2部分年份超标,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鞍山市区各类污染物变化不显著,除SO2略呈上升趋势,其余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抚顺市区除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p<0.1),其余污染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O2呈显著上升趋势(p<0.1);本溪市市区各类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季节和空间差异显著,冬春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秋季,工业区、交通区显著高于居民区、清洁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各个市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是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区域整体上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从而改善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了不同形式的高架桥在街道峡谷中的气流和污染物分布的状况.该高架桥的不同形式包括:高架桥的高度、高架桥的宽度以及高架桥是否有污染源.采用标准k-ε模型与离散相模型对街道峡谷内部气流运动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分析了高架桥对风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影像测量过程中的人工解析误差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关节点位移参数和角度参数的解析结果表明,上述参数的相对误差和误差波动范围较小。位移、角度及速度参数的解析精度高于加速度和角速度参数。多次解析得到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参数在整体的变化趋势上保持一致,但误差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8.
1实验设计目的 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过程很复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疑难问题,我以醋酸为例,借助电导率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设计了冰醋酸稀释过程中导电性的变化实验。通过数字化实验,学生从采集的数据和绘制的图像中了解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变化的全过程,并能由此分析出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HgCdTe化合物的晶体生长为例,针对竖直Bridgman晶体生长过程,数值模拟了液相区界面处溶质分凝产生的溶质扩散边界层随拉晶速度和初始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拉晶速度从小变大的情况下,相变界面处溶质扩散受到抑制,浓度边界层变得越来越薄;当初始浓度不同时,分凝系数的变化决定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析出成分的多少,从而影响到液相区的溶质扩散情况,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溶质边界层有变薄的趋势,并且当初始浓度较大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一个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模拟了2002年9月3~9日间山西省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地区的输送过程,以分析下垫面非均匀性和天气条件对输送过程的影响以及源于山西污染物对北京地区颗粒物浓度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北京地区,具有明显的输送通道,而且不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的输送路径是不相同的。山西排放的PM10对北京地区近地面PM10浓度的影响可达10~30μg/m3,500m高度的影响高达30~70μ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