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达音数之理变而通知,不可执于一也."这句话准确的揭示了音律与音准的辨证关系,为了在合唱教学中能正确把握音准观、音准度,特写此文.有不足之处,望赐正.  相似文献   

2.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81):32-32
小提琴演奏音律音准的问题向来各受争议。本文从物理音高与音乐音高之比较和音高与律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出发,分析小提琴演奏的音准问题,希望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戴春波 《考试周刊》2013,(76):186-186
音准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既包含绝对的精确性要求,又包含相对的变通性要求。音准的绝对性意义与相对性意义反映在音准听觉上.就形成了绝对音准感和相对音准感。  相似文献   

4.
笛子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从"死笙活笛"谈起,通过分析和论述影响笛子音准的五个方面:质量、环境与音准、气息与音准、口型与音准、指法与音准、笛子的保护及其它与音准,力求克服笛子演奏中的音准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胡的构造特殊,是一件没有指板、没有"品"的拉弦乐器,对于音准的把握较难于其他乐器。在长期的二胡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音准是每位习琴者的终身追求。在自己习琴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影响二胡音准的因素有很多,手型的因素、手指触弦的位置、音准概念的模糊、运弓力度以及心理因素会导致音准出现问题。音准训练需要通过视唱练耳和系统的音阶、分解和弦以及指序练习、泛音训练等。这些音准前提是在标准440/442HZ的十二平均律基础上达到相对音准即可。  相似文献   

6.
二胡演奏中的音准问题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入手解决:(1)不同律制对二胡音准的影响;(2)音准的相对性;(3)对音准的校正方法;(4)防止演奏中音准的误差;(5)音的三种时间状态与预先听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音准问题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合唱音准的一些因素,并通过事例对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提出关于解决合唱中音准问题的途径;将合唱音准分为两种:一种旋律音准、一种和声音准.针对影响音准的各因素以及两种音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合唱中要注重音准,其在合唱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陈心 《教学与管理》2009,(8):147-148
在当代,诸多艺术家在舞台上之所以能取得的辉煌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重要一点则得益于他们的“听和则聪”的音乐之耳,而他们的音乐之耳又与“音准学”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国语》中说:“和六律以聪耳”,是要求人们以音律的规律性处理音准,来获得最美的音乐。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潜在的价值,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独立的音乐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与表现力。但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的音准训练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即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樊辉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6):140-142
视唱练耳的音准问题是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从已有的统计实验结果出发,计算出标准音音准偏差的频率数据,以该数据为参考,分析几种不同背景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证,尝试提出一种有效的、差异化的消除视唱练耳中音准偏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文化艺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中,音乐也有长期的广泛发展。合唱作为一种的相当具体的音乐表达形式,而音准则是音乐表达的基础元素,就类似于合唱的生命之魂,一个合唱能否完美的表现的关键在于音准的把握度和准确度,所以,目前合唱艺术发展存在的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音准。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与合唱音准相关的因素,同时给予能够提高音准的部分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女勇士》是一部华裔美国女人探索女性价值和文化身份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汤亭亭煞费苦心地试图建构多重女性话语声音,来实现个人以及作为生活在主流文化及父权制社会下弱势群体的女性集体的身份认同。通过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和集体型声音(以单言、轮言和共言的形式)的建构,汤亭亭力图揭示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发挥其沟通两种文化背景下和谐共融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日语和汉语中一定情况下存在着同样的句意因采用不同句式而表达情态不同的现象。据此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上述情况中采用主动态与被动态情态效果的不同,从论证举例中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被动句式较主动句式在情态表达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有机结合体,具有高低统一、圆润流畅、富于表现力的声音,是歌唱追求的理想的声音。混声唱法的有效运用是科学的唱法。掌握混声唱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歌唱的学习过程,是歌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与"情"只有达到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讨论英语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联系,两种语态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以及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8.
被动句在英语中广泛应用,尤其在新闻报道和科技献中使用更为普遍。被动句的翻译有多种方法,总的说来,可归类为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即译成被动句和译成汉语主动句。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态中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非所有句子都能够实现主动语态变和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本文从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入手,分析翻译中语态转换所产生的问题,进而探讨翻译中语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As a subcategory of "voice". one of the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English. "passive voice" shows its characteristic fcatures different from "active voice". From four aspec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convincingly where the difference lies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