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教材中关于比例应用题,从判断、列式到解题,都作了较大改革.用两种相关联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和商是否一定来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用简易方程来解比例应用题,使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处理,紧紧围绕基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是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应用,是解答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呢?可能有的同学在学习了比例这部分知识后,对这个问题仍然弄不太明白。其实,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正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用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来定义正、反比例,学生由此判断正、反比例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这种判断方法和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不一致,解比例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又比较繁琐,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现行教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正、反比例,抓住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判断比较简便。由于学生已有简易方程的基础,在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根据正、反比例的定义就可以直接列出方程,这样既简单明了,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易学易懂。 在本单元教学中,从判断正、反比例到解应…  相似文献   

4.
在正反比例的教学中,有两个特殊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一、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时,有类似如下的题:  相似文献   

5.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06,(3B):35-36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准能很快判断表巾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谁能很快判断表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自由表达(重点说明判断的依据)。师:我们曾经从“数”的角度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简单地说,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积一定成反比例。那么你是否想过,如果把有正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图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做数学”从“形”的角度继续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幻灯片1),相信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出示活动要求幻灯片2)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句子是否定句?有人认为:只要视句中是否有否定词“not”,便可判断该句是不是否定句.其实,英语中的否定句有多种形式,仅以初中教材为例,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种句型,均属于否定句.  相似文献   

8.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是对比例的意义的进一步运用,是解答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准确判定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首先看这两种变量是不是相关联,其次是看它们是否存在比值一定,或是积一定。尤其是后者,它是判断正、反比例的核心所在。在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考数学试卷中,时常出现这样几种题型,即是否可求型,是否存在型,是否成立型,是否定值型.针对这四种类型的数学中考题,本文选取几例进行解析,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6,(2):51-51,53,32
1,判反应 判断两种溶液混合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楚溶液的真实组成,如果两种溶液混合后,有反应发生的,那就要根据题给的条件判断怎么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否有物质过量,再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如何。  相似文献   

11.
言论在线     
我们是否掉进了真善美的迷魂阵? 真——同一件事情,有你的“真”,有我的“真”,还有他的“真”,哪个是“真”? 譬如作文要求写某位老师,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有说这样的,有说那样的,谁是真的?都是真的? 我们是否要判断一篇作文的真假,我们是否能够判断一篇作文的真假?判断这种真假是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算术人生     
邓寿生 《师道》2005,(1):1-1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赵浦 《教育艺术》2006,(5):36-37
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并不是说没有考试才是素质教育。恰恰相反,素质教育之中的考试更重要。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盲目教育。同样需要有一个标准来判断学生的素质是否真的提高了,是否已经达到了应有的素质水平,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教育评估。其实所谓考试也就是教育评估的一种方法,在本文中具体讨论素质教育中教育评估各种方法的应用与传统教育评估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证据推理突出了“证据”和“推理”的要求,解构了证据推理的内涵,从收集证据的类型、推理得到结论的过程划分证据推理的水平。以推理氯化铜和氨水是否反应的主题教学为例,基于宏观沉淀颜色变化、微观粒子浓度变化、溶度积规则、耦合反应等证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提升学生1-4级证据推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数学试题中,常要求判断某一结论是否存在,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存在性问题。由于这类问题所提出的结论是不确定的,因而增加了解题的难度。本文介绍解答存在性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下同)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比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材第31-32页例1和例2先用旧知识解题,然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列出议程解比例应用题,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直接判断朗德g因子是否为零的方法,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原子态是否有磁矩,同时讨论了g=0时的原子矢量模型,最后指出原子能级在外磁场中是否分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相似文献   

19.
[复习要求]巩固判断正反比例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提出本节要求(略)。二、复习解题关键和判别方法:1.解题关键。问: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答后板书:解题关键——正确判断)追问:根据什么去判断?(正反比例的意义)再追问:正反比例意义各是什么?指两名学生回答。2.判断方法。师: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它们扩大、缩小时,各有什么规律?如何根据这种规律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呢?答后出示  相似文献   

20.
一种多维度的学生网上评教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磊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30-133
通过对当前学生评教体系的分析,提出一种多维度的学生评教的方法。在横向上,教师能够判断本学期的教学质量与自身前三年相比是否进步,能够判断本学期和上学期问卷中每一个对应指标的得分差异,使教师能够根据问卷指标有针对性的改进。在纵向上使教师了解自身在本学期全校的排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