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时代媒体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审美习惯的多元化,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日益凸显。新闻散文化写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散文化的新闻作品以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走近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接受了信息。可亲、可读、可信、有趣,就是这些散文化新闻作品被读者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顺应读者需要,掌握好散文化写作技巧,增强报纸新闻的亲和力,委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周末类报纸如何办?是一个不能不用心思考的问题。面对这类报纸,常常会情不自禁问自己:我们的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报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读者喜不喜欢,愿不愿接受?对这类报纸的再认识,说到底,是对新闻的再认识。而对新闻“软”与“硬”的认识与操作,更显出报纸竞争的丰富性。“副刊情结”的消解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生硬,成为读者十分喜爱的版面内容。以文化为主体的副刊软新闻尤为读者钟爱。由南京日报主办的《周末》正是在此时诞生的,她顺应了广大读者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的阅读变…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周末类报纸的服务性,对于改善并拉近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迫切。报纸的竞争除了表现在新闻的比拼之外,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服务的比拼上。《金山周末》是《新疆北屯报》的子报,属于周末类报纸,是读者了解城市生活的第二双眼睛,因此很受读者关注。笔者认为,要办好这份周末类报纸,就应不断加强报纸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指导性、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报道的及时性以及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上。指导性周末类报纸能否及时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资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  相似文献   

4.
亲和力,通俗地讲就是报纸对读者的影响力、号召力。当报纸拥有了亲和力,那么对于读者来说就具有了吸引力。报纸与受众之间紧密度、信任度、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决定了一张报纸亲和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党报的亲和力。说到底是党报尊重读者、关心读者、服务读者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报纸办得可亲、可信才能可读。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目前党报的报道从总体上说还是离读者远了。新闻“三贴近”实质上是新一轮媒体改革的导向标,是新一轮争夺受众的新闻市场的竞争。其特征是由过去僵硬的、形式化的、政治口号式的舆论导向,向满足广大读者知情权转化。向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转化。它高扬的旗帜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新时期报纸新闻发展前景的分析,结合读者心理,从增强报纸版面视觉亲和力、视觉感染力及视觉触动力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报纸版面设计中视觉传达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当前,纸媒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地市晚报受到省级都市报和舆论环境趋紧的双重挤压。新形势下,地市晚报需要加强化人文关怀,让报纸更具亲和力;凸显新闻价值,让新闻更加悦读;主打服务,切实贴近读者。总而言之,只有始终心中装着读者,时时处处为读者提供服务,不断强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新闻的贴近性、亲和力,地市晚报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新闻热线”,力图通过“新闻热线”构筑起媒体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从而达到“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目的,并以此强化媒体在读者中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多年中,新闻集团与费尔法克期集团的报纸星期刊已部分化解了网络媒体的威胁,并给读者的周末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新闻与读者的接近性上,新闻离读者越近,其价值也就越大。新闻的人性化、人情味,是现代生活类报纸为提高亲和力所采取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刊登于《绥化晚报》5月25日第7版上的《春燕安家吊灯上》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楚天周末》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周末报纸。 近两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并新生了不少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报纸。这种被称为“周末版现象”的出现,适应和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和符合了广大报纸读者的新需求,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杨杰 《新闻世界》2012,(8):240-241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从新闻摄影实践和新闻照片传播规律来看,报纸和读者都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力、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4.
一、时代要求解惑新闻的出现 解惑新闻是从读者角度出发,对与读者有关系的新闻或资讯,进行评析解读的一种报道。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报变得越来越厚,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身边的都市报,已经不再满足其一般化的新闻报道,不希望平面媒体重复广播电视甚至网络已经报道的内容。我们发现,读者向报纸提出的追问越来越多,特别是读者对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总是提出进一步了解的要求。于是,我们在当时的《青年周末》上专门开辟了“解惑新闻”专栏(有时做成专版)。这些解惑新闻,按照传统新闻来看,大概都属于消息之外的“囉里囉索的东西”,但读者都表示了欢迎。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新闻之眼标题的新颖表现在或言人所未言,或出人意料,让人震惊,引人注意,这就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口语化和亲和力让标题抢眼。为了营造读者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地市级党报如何进行策划与创新?如何强化其权威性与引导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围绕读者的需求进行策划与创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和必读性;固绕本土新闻进行策划与创新,增强报纸的亲和力和竞争力;围绕要点进行策划与创新,增强报纸的引导力。笔者认为,围绕地市级党报的自身优势,着力搞好策划与创新。是办好地市党报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报纸副刊的舆论导向,主要靠新闻版面来体现。其实,报纸副刊,由于它特有的可读性、趣味性、服务性和通俗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读者亲和力,它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刘再兴 《传媒》2006,(3):72-74
英国的全国性报纸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报纸之一,它们独立于政治控制之外,把娱乐内容与新闻信息的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报纸满是色彩丰富的各类增刊、副刊、Sudoku游戏,附带有免费DVD、电影票和假日促销券等.为什么这些报纸的所有者要费尽心思留住读者呢?购买报纸的读者数量一代一代地在减少,在过去10年中,全国性报纸流失了数百万读者.日报及周末报纸的发行量10年前是3100万份,但到了2005年8月,这个数字下降为2200万份.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报纸正在走着一条“让新闻回归到新闻本身”,“让报纸更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创办各种星期刊、扩大版、周末专版等等,细细思量,眼下出现的“周末热”颇有点赶时髦、追潮流的意味。如果不对新闻事业的本质和特殊性加以限定的话,如果只从这种表面现象来观察,这就如同在这个冬天男子们同时喜欢上了俄式大衣,而姑娘们在一夜之间戴上了船形帽。虽然赶潮流并无所谓好坏对错之分,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它的生命力并不在于一次又一次地追赶潮流、哗众取宠,而是在创造潮流的基础上,不断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稳定读者队伍。一家优秀的报纸一定是一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  相似文献   

20.
由平面媒体转化而来的网络媒体当然要想方设法吸引新读者,报网融合运行中重要而紧迫的实践包含读者的网络化迁移。杭州日报利用目前报纸的影响力引导读者转向杭州日报网,就要为读者迁移提供动力,增加推力。博客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媒体“top→down”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更具可信性、亲和力;而且,博客新闻导入主持人制,培养名记者、名博客,打造品牌引领读者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