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小火炬》2014,(3):40-41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我们已经介绍过汉服,这一次就来详细说说胡服最典型的代表——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时至今日,我们通常只能在舞台演出或者是古装电视剧里见到汉服的踪影,旗袍却还时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然成为今日中国国服的代表、女装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辩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服饰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越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能在众多的民族服装中确定代表自己国家的国服并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越南国服的独特魅力折射出越南民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旗袍的长生、兴盛和衰退过程,折射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旗袍风尚是女性开始摆脱封建宗法势力的标志,也是女性肢体美的颂扬。同时旗袍又有其局限性,它是女性对旧势力的折衷妥协,其服饰的审美形态仍然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旗袍风尚的衰退表明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超越单一模式的局限,走向现代的、多元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是现代意义上的旗袍发展的黄金时期。传统旗袍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改造与转换,从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典范。通过对旗袍改良各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旗袍改良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元素,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美让全世界的女性都着迷,而其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旗袍的由来与发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标志性的服装,它以独特的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广泛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一)旗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旗袍最早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女子的袍  相似文献   

7.
旗袍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神秘魅力,旗袍穿着要领,旗袍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当今旗袍的时代精神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旗袍的韵律与妩媚。  相似文献   

8.
瞿慧 《华章》2010,(29)
旗袍一它是中国服装文化的一面镜子,它真切的记录着中国服装文化发展的时代印记现代式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其制作工艺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包边即贴牵条.通过以下对现代式旗袍即其门襟制作工艺的分析,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在周代就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后世服饰礼仪的基本框架和构形。后经过秦、汉、唐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传统国服文化完整、自足的价值体系。传统国服文化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凝结于服饰的礼仪、制度、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达形式和操作原则,高度地仪式化、秩序化,形成了一致地对于国家、集体的价值认同形式,使人们在履行这种服饰礼仪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主确信的自我形象,从而达成对自身生活世界的持续观照和表达,这正是当代国服文化建设的首要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0.
探析旗袍元素符号化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旗袍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从符号学的角度综合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旗袍服饰艺术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进行研究,有利于拓展旗袍文化理论研究的领域,也有利于把传统旗袍服饰艺术中优秀的设计艺术符号抽象出来,结合现代元素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对旗袍视觉符号语义的研究能为设计界带来新的灵感和元素,有利于推动多元化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2.
《小火炬》2013,(12):30-31
咱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艺术更是体现着这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量。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胡服最典型的代表是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从黄帝开始至明朝末期,汉服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成为华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卢娜  高洋 《考试周刊》2009,(20):43-43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的流行,旗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著名设计师以其各自对民族服装的理解,创造了一些不同风格的新作。本文主要论述了旗袍在近现代的演变,论述了旗袍艺术风格的时尚演绎。  相似文献   

14.
如今,标榜新思想、新思潮的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的文化体系中,越是在这种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民族就越应该有统一身份的认同.本论文把“国服”作为统一民族身份认同的代写符号,主要从什么是“国服”,如何设计“国服”两大方面进行了讨论.那么如何发扬、传承、创新我们优秀中华文化,使其运用到现代的“国服”设计中去呢?本文强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无疑,爱玲是喜爱旗袍的。她有各式的旗袍。织锦缎丝旗袍,传统且略显华贵;花布滚边旗袍,轻盈而妩媚;镂金碎花旗袍,华丽并且高雅;黑平缎高领无袖旗袍,凄美哀愁,它们蕴涵着多少凄冷和荒凉,看似明丽的色彩,却让人触目惊心。它们华美中显露出的幽深,比照片上爱玲浅浅的一颦一笑更令人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6.
刘庆  李平 《家教世界》2015,(2):19-23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在和班级的一位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小姨昨天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我问:"是什么衣服啊?"小朋友:"是旗袍。"看来她认为旗袍很漂亮,于是我便产生了设计关于旗袍活动的想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有着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其不同的样式、色彩、图案等都蕴含着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旗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服饰独有的韵味特征着手,阐述了旗袍服饰在舞台艺术表演设计上明显有别于普通的服装表演设计,即它兼备了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旗袍舞台动态展示设计中对模特形象,表演技法,编排设计以及新技术元素融入演出等的分析,提高旗袍服饰的舞台表现力,充分演绎旗袍服装的特点和魅力,用现代的、时尚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旗袍被誉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通过旗袍的起源、过渡、鼎盛、衰退到重现这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窥探到各个时期旗袍的特色和女性的审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的思想解放和对服饰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课程实施,具有支撑和催化剂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事关教育现代化,事关国家现代化的战...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生》2012,(Z4):100-102
每当提到张爱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外,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她身上的旗袍了。那些旗袍时而优雅,时而雍容,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美丽,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心情。当看着那些旗袍时,耳畔仿佛也会飘着老式留声机中的老上海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