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在美国诗坛上,一大批美国诗人翻译了很多中国诗歌,如雷克斯罗斯翻译的《中国诗百首》等。很多美国当时的著名诗人都认为中国诗歌和日本诗歌对20世纪的整个西方诗坛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雷克斯罗斯提出了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文中以雷克斯罗斯翻译的杜甫诗为例来论证和分析他所提出的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并略加论述这一方式对西方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的统一、注重诗歌内在的语势神韵、注重翻译与创造并举等在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合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付悦 《文教资料》2010,(13):14-1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的重要开拓者。他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杰出的译者。然而,在国内外关于徐志摩的研究中,他的诗歌创作往往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而他在翻译上,例如诗歌翻译上做出的成绩,却经常为诗名所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徐志摩翻译的汤姆斯·哈代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徐译哈代诗歌分析徐志摩的诗歌翻译思想。从而客观地认识徐志摩在诗歌翻译上的积极探索,以及其作为诗人译者在新诗运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熊莺 《海外英语》2012,(8):154-157
理所当然,小说翻译无需强求译者是小说家,科技翻译不必硬要译者是科学家。但是,诗歌翻译则不同,译者定当是诗人。诗歌译者"是一个特具气质和才思的诗人,是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滋润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能让原作这粒种子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自然发芽成长,从而赋予它一个新的生命"。要想达到以诗译诗的境界,只有译者天赋诗才,方能神遣译笔。下面,就湖北大学教授吕志鲁先生的诗歌翻译,对诗歌翻译及译者做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5.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庞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一位意象主义诗人,也是备受争议的译者之一。庞德翻译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庞德诗歌翻译的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可以说,庞德的翻译作品和他的诗歌创作是相互辉映的。本文旨在透过庞德诗学中的“三概念”理论来分析其翻译思想,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杜家怡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6-127
庞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一位意象主义诗人,也是备受争议的译者之一。庞德翻译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庞德诗歌翻译的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可以说,庞德的翻译作品和他的诗歌创作是相互辉映的。本文旨在透过庞德诗学中的“三概念”理论来分析其翻译思想,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庞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一位意象主义诗人,也是备受争议的译者之一。庞德翻译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庞德诗歌翻译的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可以说,庞德的翻译作品和他的诗歌创作是相互辉映的。本文旨在透过庞德诗学中的"三概念"理论来分析其翻译思想,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在《域外诗钞》中辑录了他早年翻译的12首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结合英文原文,对这些诗歌的不同翻译版本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施蛰存的翻译在语言上表现出更为"古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梁宗岱的部分德语诗歌汉译作品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比梁宗岱的译文和郭沫若、钱春琦的译文,发现梁宗岱的德国诗歌汉译特点在于:作为文学翻译者,梁宗岱在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使用上展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作为诗歌创作者,梁宗岱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和色彩感。梁宗岱的翻译以诗歌创作的经验和学术研究的理性为基础,诗人与学者的双重身份是保证他诗歌翻译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美隆 《海外英语》2013,(21):170-171
诗人穆旦是杰出的翻译家,他曾为国人译介了大量浪漫派诗歌和部分现代派诗歌。穆旦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诗作翻译成英文,这些自译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对诗歌美学的追求及其独特的诗歌翻译观:反对逐字逐句的直译;在语言运用上须发挥译者的创造性;翻译时须兼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以诗的语言去译诗,从整体把握原作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柯勒律治是19世纪初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品《忽必烈汗》和《古舟子咏》的文学、诗学和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并且曾被我国多位译者译介。韦努蒂作为异化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和理论贡献者,指出"异化"是一种译者不干扰作者,而尽量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诗歌中神秘因素的主要来源,剖析异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保留诗歌诗意价值和诗学美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异化理论既能拓宽读者视野,又能充分表达诗人独特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诗歌美感。  相似文献   

14.
邓慧爱  刘敏 《现代语文》2009,(12):133-134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通过对两个在诗歌翻译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兼译者——许渊冲和庞德的译文比较,得出诗歌翻译不仅仅需要我们在单个字词上下功夫琢磨,也要考虑到意境、美学、读者等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赵枰 《文学教育(上)》2013,(21):110-111
中国古诗向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经几个世纪,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本文试图从改写理论出发,运用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因素,以中国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和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从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汲取灵感,大量译介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来分析中国古诗英译中译者对于原诗进行的"改写",以及这种"改写"所达到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蕾 《文教资料》2008,(29):18-19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诗人,其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备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译者,他不仅拥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并且掀起了中国哈代译介的第一个小高潮,同时开启了中国的哈代研究.但由于徐志摩的翻译作品在译界褒贬不一,因此他对哈代的研究和译介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本文对徐志摩翻译哈代的诗歌作了研究,并且总结了徐氏翻译哈代作品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文章从文化角度探讨了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20.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他以翻译理论家与译者的双重身份跻身于翻译研究领域,翻译实践广泛,学术视野宽广,可以称得上是著作译作等身的教授学者。从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并且在时空上不断"延异"变化,以矫正翻译思维的绝对化,激励人们出于一种共同的真正需要,去追寻并拥抱"差异",从而创造出新的更具活力的语言与文化,而参与这个创造过程就能充分实现了翻译的潜能。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这表明由韦努蒂开创了翻译研究所产生的语言、文化以及社会变革。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本文以"译者的隐身"为例,阐述了"异化翻译观"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引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并且提出了个人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文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的提出和造成"译者隐身"的原因,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及其我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