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界定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真善美”、“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等词语的结构特点,将其暂命名为并列N项式,并作了如下界定:并列N项式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结构,其中以并列四项式居多。按照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同类式、同义式、同体式、对举式四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主要归纳为语义亲近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显著性原则、文化制约原则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标题中的名词性相关并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与言语片断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性并列是有区别的。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方面;它所蕴涵的语义关系,既受语言符号自身概念义的制约又受并列者在文章话语层面中实际所指的制约,因此十分复杂;根据并列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标题中的名词性并列分为平行式、相关式和同一式,而相关式种类最为繁杂。  相似文献   

4.
由“N1+N2”格式形成的自由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偏正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N1与N2形成修饰、并陈述、复指等语义关系:处于修饰关系的N1可以成为语义指向的核心,处于并列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处于陈述关系的N1与N2有严格的语义选择限制,处于复指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是特指的。在句法功能上主要从体词性和谓词性两方面看。N的排列是有理有据的,联合短语也并非绝对自由。N的数目越多,结构层次性越强。“N1+N2”形成封闭辖域。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有N1无N2"对举四字格由动词"有"与"无"对举而出,构成奇位固定形式;在N1、N2中嵌入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形成偶位待嵌部分;进入该构式的N1、N2须属于同一上位范畴、具有象似关系。"有N1无N2"构式义为:言语使用者对与其预期相悖的残缺领有关系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或消极、负向的方向做出的单向凸显性评价。该构式的构式义与构件义的互动关系为:构式的压制造成N1、N2的语义对比凸显或加强,N1、N2的语义关系制约构式义的浮现和凸显。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大部分表现为前项和后项同义或者近义,组合为固定语后,前项和后项都与固定语的语义相同;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项在组合后的固定语中不再表义,形成偏义固定语。它们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即同义、近义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上的距离象似性,而偏义固定语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域中的凸显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的使用规律时,以往的研究没有深入考察语义与文体的关系,甚至出现轻视文体重要性的倾向。但是,对近现代小说语料中的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的历时考察结果显示:语义与文体密切相关。在语义上,先行义取代并列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法,语义由并列义朝先行义、附带状态义方向进行的引申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在文体上,严谨体.疏放体与书面语体.口语体这两种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文体对立发生单一化,前一种文体对立势力减弱,后一种继续存在。语义扩张与文体变化相辅相成,两者处于共变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5,(8):60-66
分项式评分标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正面作用及缺陷均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而在诊断性评估中使用何种评分维度也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主要问题。文章基于两个诊断性写作测试网站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评分,分析了27名实验组学生和90名对照组学生使用不同分项式评分标准之后的成绩。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借助写作教学、写作测试的理论,文章发现:分项式评分标准适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诊断性评估,但是评分标准的呈现方式以及成绩的呈现方式都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分项式评分标准对学习者写作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受写作教学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的确”在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它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其具体的篇章衔接方式包括直引式、截取式、概述式和其他类等。从共时角度看,它具有表确认和表强调的双重主观性,在某些语境下它还具有交互主观性;从历时角度看,它经历了从形容词到饰谓副词,再到饰句副词,最终演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观化过程,其间伴随着概念义的减弱、主观性的增强以及修饰辖域的不断扩大。最后,跨语言的比较表明,汉语“的确”的演变还具有类型学共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修辞就是修饰词语”这一理论的自身、在创作实践中的不周遍性的分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探讨修辞之后,认为:修辞的“修”不仅含有“修辞”之义,还含有调整、适用之义;修辞不仅是“修饰词语”,还包括修饰语言、调整语言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尹思 《柳州师专学报》2015,(2):30-33,29
古代汉语中的"寻常"分别是类义并列复音词和同义并列复音词,两者是同形词。类义并列复音词"寻常"的初始义是"短或小(的事物)",同时产生相反义位"长或多(的事物)"。这两个义位均于明代消亡。南北朝时期,"寻"和"常"同义联合构成同义并列复音词"寻常",初始义是"经常、平时",随后因果引申产生"平常、普通"义。"平常、普通"义最终发展为今天"寻常"一词的唯一义位。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稍微"和"多少"既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语义角度看它们都既可以表示比较义,也可以表示非比较义,区别在于"稍微"是单纯地侧重于表现程度量级的轻微,而"多少"还可表示对某事物具有属性的肯定.从句法功能角度看,它们都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区别体现在:(1)对呼应成分的依赖程度不同;(2)修饰名词性成分情况不同;(3)用于已然、未然情况不同;(4)修饰否定形式情况不同;(5)与能愿动词共现时,位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并列式成语可以采用二次界定的方法来界定。首先确定其是否是聚合词,其次通过经典性理论对其进行界定。并列式成语有如下几点特征:并列式成语在整体结构上只存在一种构词法——复合式合成词中的"并列"型构词法;并列式成语的构成语素基本上只有4个;并列式成语的语素均为"类义语素";并列式成语具有经典性的特点,语言古朴、凝重,多源于书面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性"用法的不断丰富,"性"作为名词性和区别词性后缀在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句法结构上看,有些带"性"词接受了程度副词的修饰;从语义上讲,这些带"性"词具有明显的程度义。由此我们得出"性"也是形容词性后缀。"性"词缀在这三大词类之间的功能游移,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语素义决定的,另一方面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连续统上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由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相反的两个词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则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如:①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是偏义复词,只取“去”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辨了《潜夫论》中的“项领”一词,前贤以为“项领”的“项”为“大”义,如此则“项领”为偏正结构,不确,“项领”当为近义并列的名词性结构。  相似文献   

18.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的语素组成的并列式词语,两个语素只有—个语素的意义充当整个词语的意义,另—个语素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临时陪衬的作用。正确理解偏义复词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语句的含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判定偏义复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进行了本体分析,认为其中的名词具有陈述义,但仍是名词。其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对句中名词的格支配关系,将日语复合动词分为三大类,即并列关系、修饰关系和融合关系。其中修饰关系又分为中心词前置式和中心词后置式两类。通过对句中名词的格支配关系分析,也可以为分析复合动词自他性的特征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