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宁 《垂钓》2009,(8):27-27
说浮标是灵是钝,我认为应以人的肉眼看见浮标动作的清晰程度和幅度来判断。浮标出的动作“肉”,移动的幅度小(指下顿动作)——钝;浮标出的动作“脆”,移动的幅度大——灵。然而,这种判断方式同物理规律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我们所看到的“灵”可能恰恰是物理原理中的钝。话先说到此,让我们回到浮标上来。  相似文献   

2.
惯性与灵钝     
四叔 《垂钓》2014,(3):34-35
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惯性原理分析浮标的灵钝。一、大浮标和小浮标这里说的“大”和“小”是指浮标吃铅量的大小。根据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3.
何蔚蓝 《垂钓》2004,(6):46-49
说到浮标,你会想到谁?台湾“达摩”的许木村和深圳“钓鱼郎”的何蔚蓝肯定是大多数钓鱼人的答案。何蔚蓝先生在最近几年写了一些文章。表达了自己对浮标的独特理解.而他独创的“上迟钝”、“下迟钝”等一些专业术语也开始散见于国内的各大钓鱼媒体。现在我们把何先生关于浮标的理论重新整理并刊发出来。这些文章有的可能已经在其他钓鱼媒体上刊登过,但本着“奇文共欣赏”的原则,我们还是把它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把何先生对浮标理解的核心思想揭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管察 《钓鱼》2009,(3):12-13
浮标都是上粗下细,流线型继“长橄榄”之后,大约2005年冬出现了一款巴尔杉“倒转乾坤”浮标它以颠覆传统的造型特征让钓鱼人眼前一亮,在浮标都是上粗下细的时候。它把浮标的上下两头调了个个,把上粗变成下粗半年之后,某知名钓手转身钓具经营,虽然他并不看好“倒转乾坤”,但造型奇特就是卖点,所以他跟着玩起了新花样,然而6个月之后,他收起了这款浮标,因为新花样没有新内容,还牵一发动全身,带累了其他产品。  相似文献   

5.
谷晓林 《垂钓》2006,6(6):7-7
通过观察浮标的动作来捕捉有效鱼讯,并及时擒获“肇事”之鱼——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不论是浮标的自身语言还是浮标的鱼讯语言,浮标作为“语言”的载体确是证据确凿、毋庸置疑的。因此。浮标如何调钓也就成了钓鱼人关注的焦点。我本人比较倾向于浮标调钓分开的理论。浮标的“调”是一个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钓鱼人本身的一种习惯使然。也就是说:浮标的选择与调整最主要的依据是钓鱼人本身的意愿倾向,至于是否合理就要看它是否与实际鱼情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7.
管察 《钓鱼》2009,(13)
说一支浮标上有它的灵敏点,这是对钓友的不负责任。敢于说这话的唯有化绍新。浮标是因为台钓才被我们认识的,此前都是系在钓线上的那个浮或漂在水面上,用于提示鱼咬钩的物件,所以什么形状都有。  相似文献   

8.
萧然  昕东 《垂钓》2010,(8):28-29
七八年前,滋生出“剩余浮力”一说。浮标尖儿上尚未入水的那几目,本当好好的在空气里,何来的浮力?硬说它有“浮力”,还“剩余”?安静没多时,又蹦达出一个什么“跑铅钓”一词来,着实让我迷糊了、困惑了……  相似文献   

9.
李洪生 《钓鱼》2006,(12):26-26
浮标入水就开始像跳舞一样上抬下扽.吃口的动作伴着浮标自上而下,随着钩饵的到底渐渐地消失,浮标却象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一动不动。小鱼50克,大鱼1000克。这是本次湖南长沙“韩九杯”钓鱼大赛的真实鱼情。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5,(21):50-50
“飞”“漉”“沉”“诱”“抑”“止”“读”等七种主要作用。水中浮标的形状有下鼓冲鼓、上鼓。其中。有大而轻的水中浮标。也有小蕊重的水中浮标。它们都根据不同的需要.各自起着自已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浮力、上浮力和剩余浮力浮力的物理学解释是“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现代汉语词典》)然而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标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标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标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浮标理论的“春秋时代”,评说分纭;一边是浮标的品牌大战,制造业进入“战国时代”。在各种科学名词成了标签,到处乱贴以及制造业用不同理念,钓鱼人用不同感受解释浮标而冲突不断的时候,“混乱”在所难免。浮标优劣如何评说?且看2006年问世,出自不同厂家的9款浮标的特点,以及钓鱼人是怎么把握这些特点的。  相似文献   

13.
高国祥  郭红明 《钓鱼》2008,(7):20-21
所谓浮标灵敏度跟鱼获量成正比,是说浮标灵敏度高,能及时反应鱼就饵时的第一信号,掌握正确扬竿时间,鱼获量就多;反之,浮标迟钝,鱼就饵时标讯滞后、微弱且稍纵即逝,不能及时把握扬竿时机,贻误战机、错失良机,鱼获量就少。我的一次“羞人”的垂钓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吴延明 《钓鱼》2008,(22):22-23
在利用浮标钓组未钓鱼时,鱼吃饵钩(有时还有碰线)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会及时通过子线、钻坠和直立于水中的水线(母线)传导于浮标上(这是一组有机的整体和载体),这时浮标就变成了钓鱼人忠实的“雷达”和“报警器”,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主人”显示了鱼讯。至于这个鱼讯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内容,那就要靠钓手自己去观察和解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相似文献   

15.
凡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统称鱼漂,“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可是悬坠钓组不同了,浮标不是漂浮,而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可以让钩沉底,也可以不沉底。过去是“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引文据《现代汉语词典》),现在是浮标上升、颠簸、上蹿下跳都可能是鱼已上钩,而且下沉有速度、幅度和力度的变化。浮标提升了鱼漂功能,把原来隐蔽的、不明朗的信号放大了,量化了。四、浮标造型与工作方式与简单立漂相比,由标身、标脚和标尖三部分组成的现代浮标,最大的变化是标身上方  相似文献   

16.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1)
七、深圳钓鱼郎“竞FB-J-013”芦苇浮标重出江湖至少有3年了。用11目的瘦身巴尔杉木浮标击底,调高了上牵引力过大,稍微有点走水就不能用轻饵了;调低了,用重饵又显得反应不足,调目区间过窄是这类浮标的缺点。于是,回过头来,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标身的浮标来得省力。同体积比较,芦苇材质轻,上牵引力足。在巴尔杉浮标调高一目和调低一目会抓不准口的时候,芦苇浮标的可  相似文献   

18.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19.
邓刚 《垂钓》2003,(4):24-26
在调4钓2的基本格式中,钓2究竟是两饵把标尖压下2目?还是被人为地调整到2目?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多,但是,纸上论钓无论是“骗局说”,还是“基础说”,都把焦点集中浮标。事实上,钓2目,子线的长短曲直才是决定中鱼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6,(23):26-27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浮标理论的“春秋时代”,评说分纭:一边是浮标的品牌大战,制造业进入“战国时代”。在各种科学名词成了标签,到处乱贴以及制造业用不同理念.钓鱼人用不同感受解释浮标而冲突不断的时候。“混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