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性思维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也受到了当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反思性教育实践是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而反思性教学则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统一起来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邬建宁 《广西教育》2011,(26):15-15
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创造的源泉,是开拓思想、优化思维的好方法,是促进数学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在数学反思性学习中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刘根生 《科学教育》2006,12(5):22-23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的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主要标志之一,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灵魂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反思和自主性反思学习;创造性反思和发展性反思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者与构建者,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我们广大教师理所应当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  相似文献   

4.
汪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108-111,117
本文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对反思性学习手段在教学中的尝试运用予以了由内涵到功能的经验性解读。实践研究表明,在专业方法课教学中开展反思性学习训练对培植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反思性学习掌握了知识应用、迁移和更新的能力,才能够实现自主、建构与创新性的专业学习。在具体的反思性学习实践中,为了避免发生无效的反思行为,专业教师还需按照一定的要求来指导学生。从促成学生养成反思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到为学生创设反思的环境条件,从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反思目标到为学生建设具有内容层次和难点梯度的学习效果达标体系,每项要求都在确保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活动有持续的动力支持和有章可循。而在指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实践了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数学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现就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实施阐述己见.  相似文献   

6.
现在各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几乎都有要求教师要写教后反思,但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笔者认为只有这个学习主体,有学习反思的意识、反思的习惯、反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从哪些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又要培养学生哪些反思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以下六方面入手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将反思行为贯穿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实践、教学绩效的评估,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也有其科学性和适用性,既能改善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引导学生反思地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在当前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培养,这样很多学生也就不知道反思或不会反思,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出了五条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朱秀华 《小学生》2011,(2):42-43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周鑫 《小学生》2011,(4):4-5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恩”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设计了一次为期14周的教学实践,由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反思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反思性学习策略,通过对学生反思周记的分析和实验后的访谈,对学生的反思性英语学习能力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学生对反思性学习的认识,发现他们在反思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和研教结合的理念,具备研究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时代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崭新教育理念;同时,“反思型教师教育”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反思性学习概念和理论依据的分析,探讨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行动和培养学生成长为反思型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5.
反思生教学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和评价,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开放性思维、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必不可少的三种态度,在外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庞柳春 《广西教育》2007,(7B):52-53
人的行为受观念的影响,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故此,人们做事强调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能经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扪心自问”,就一定能从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正,扬长奋进。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教师由传统“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学习进行反思,在理性思考之后,调整教学、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反思性学习实践者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理性思考,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具有探究性、情境性、发展性、主体性特征。在反思性学习实践者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性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明确反思性学习实践的反思对象,注重反思性批判精神的形成,结合自主反思与合作反思,创设反思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系统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反思性教学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全面发展教师为目的。它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操作性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呢?一、反思性教学的设计反思性教学的设计与操作性教学中的教师备课、学生预习环节相对应,它吸取了操作性教学的合理成分又超乎其上。其步骤有三。一是反思实践,明确问题。即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整体的教学实践,发现客观存在的、能够研究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梳理和辨别,抓住问题的要害。二是围绕问题,确定目标。从…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思维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也受到了当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反思性教育实践是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而反思性教学则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统一起来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