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主要意义,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解释。指出要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得到提升,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社会普遍重视和推广人文教育,却不知其实早在西周时期进行的六艺教育就已经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精神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此看来,中国的人文教育史源远流长,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全人教育,注重与教育的人文价值相一致。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潜在特性只有在与外界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显现出来。游戏是促使幼儿潜在素质特性无拘无束外显的基本活动,它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面,我就“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教育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人文素质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中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感的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稳定的精神内涵。建议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等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覃青 《职大学报》2010,(2):129-130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它包含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它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不断地去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崇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俗指“人的质量”,通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人文)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文化(人文)素质是基础,知识能力素质是条件,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如果四个方面全面发展,就意味着“素质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素质平均发展。其中,精神属性是素质的根本属性。在精神属性中,文化(人文)素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大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人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以"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忧患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 ,理应致力于受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的同步协调。然而 ,我们的教育往往偏重于理性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情感的投注 ,使得受教育者陷于人格分裂的境地 ,使得人在教育中失落 ,爱在教育中淡漠 ,信仰在教育中散失。要还教育以本色 ,使教育真正达成塑造人的生命和灵魂的神圣使命 ,必得使教育回归感性的生命、回归爱的滋养、回归永恒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以知恩、感恩、报恩与施恩为内容的一种人文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欠缺,感恩能力匮乏,导致的原因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同时还有大学生本人的,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力度,通过和家庭、社会联手,给大学生补上感恩一课,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和谐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1.
博雅教育及其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12.
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这是对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提出的要求。从职业精神这一时代要求出发,对当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进行比照分析,提出从课程、环境和师资三方面改革高职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中包蕴着自然主义教育观 ,它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它蕴涵了非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表达了教育要按照自身规律来发展的意向。这种教育观对于丰富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指导今天的教育改革 ,进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要确认人文教育的价值 ,就必须阐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因为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上。人文精神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 ,人文教育则是培育人文精神、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我国教育要实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就必须对人文教育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 ,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5.
唯理性主义的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是导致现代社会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割裂与对峙的思想根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异化是两种文化分离及危害在教育系统中的直接体现。教育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育的融合是文化融合的切实途径。因为,两种文化及两种教育的人文性或人文意义是文化融合及教育融合的逻辑前提,所以,教育的人文化是文化融合与教育融合的必然选择。教育人文化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人文性复归,也是教育的人文性复归,其现实的途径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与教育的人文精神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完美结合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实现以一个仅具雏形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社会的现代人 ;另一方面要实现传统人的现代化。只有这样 ,才能从总体上实现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理论创新面临的迫切要求,维护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重视民主性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根本目标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8.
《蒙》卦集中地反映了古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其中强调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认识到受教育者内在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倡发蒙刑人包蒙等教育方式,反对因蒙,主张宽严结合、在惩罚手段的运用上要掌握适当的度。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讨论教育目的、教育行政目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逻辑起点.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不遗其力地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都力图能够较为圆满地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教育呢?在较为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可以是自觉地进行的,也可以是自发的;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是有组织地独立地展开的;也可以是无组织地融合于其他活动之中的;可以是多种内容的,也可以是单项的.而在较为狭窄的意义来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以便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教育,教育者应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师;教育内容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有计划地选定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受教育者都是经过组织了的;教育手段是经过选择,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的.不管是从广义上给教育下的定义,还是从狭义上给教育下的定义,都毫不保留地肯定了一点,这就是教育必须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语境下探讨生活方式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生活方式教育使教育走进了生活,引导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学会了生活,成就了生活的美善之镜。加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对延续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对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活方式教育应当从构筑生活理念、引导生活活动、塑造生活主体的角度来彰显其对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