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门九转功     
朱春雨 《武当》2007,(6):19-19
一、静功1、太极混圆式:晨时择空气清新之地面东而立,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手心向体内抱合在气海穴处,意注丹田,想像身处鸟语花香自然之境,周身内气混圆鼓荡。练功时间在15分钟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动作要领双脚站姿与第一式相同。双手如同拽拉一根皮筋,在体前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同时用力向斜上、后和斜下、后方拽拉,直到双手、胸腹完全拉开。●注意事项做此动作时要注意上肢一定要直立,绷住腰。手臂拉开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抻拉感为宜。练习的数量为左右各30次或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广路 《精武》2009,(10):46-48
第一趟第一式:气平天地两脚并齐身体正面直立,双手贴胸掌心朝上十指相接,与乳轮成平线,舌抵上腭,牙嘴自然闭合,呼吸以鼻,两掌转向怀里,虎口朝内握拳往下突放(此名滚手),挺胸直背,立腰,正头上顶,颈项竖直,两肩平衡下落,气宜平出,两臂垂直,脚十趾抓地,心静神怡,甩头双睛向左平视(图1)。  相似文献   

4.
预备式一循环摇臂拍腰腹动作: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前视,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以腰为轴,用两肩带动双臂前后甩动,同时双手掌心向内拍打腰腹部(用力要以舒适为度),拍打1次为1个节拍,共做2个8拍或者4个8拍(在后面第一节至第四节的各节动作做完之后,都重复做2个8拍)。预备式二提踵颠背颤全身动作:接预备式一,两脚分立与肩同宽(或者两脚跟稍靠,脚尖自然分开,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前视,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两脚跟缓慢提起后下落,脚跟与地面轻轻一震(震颤强度要以舒…  相似文献   

5.
减肥自有方     
张嵘 《精武》2006,(12):49-49
1.升降法仰卧,屈膝,双脚脚心平踏床上。腹部带动躯体缓缓上抬至极点,保持这一姿势三秒钟,再缓缓下放,恢复原状。以上为一次,可连续进行100次。注意:动作宜轻缓,呼吸宜自然。该法既有局部减肥的效果,也有整体减肥的效果,应持之以恒地练习。  相似文献   

6.
杨全结 《体育师友》2011,34(2):44-44
一、教学技巧1.跳短绳。(1)量绳的方法:以学生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踩绳子,两手持绳于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为宜。(2)握绳的方法:握无把的绳子,要把绳子两端绕在手心和手指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用拇指与食指第一、二关节握住绳子。握有把的绳子,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自然握住。  相似文献   

7.
一、螳螂双封下动作:立正预备,双手自下向右上弧线封采至胸前成螳螂勾,同时向右侧身后撤右步,右脚落地成右小登山式(图1,图2)。要点:双手的封采动作要柔而速,右脚落地时脚跟宜沉实。用法:设敌出右手击我上、中部;我即以右手采敌右手腕,以左手采敌右肘部,向我右后侧顺来势下拉(图3)。要点:双手采敌手臂下拉时,上身要随向右侧身贴近敌身侧,以利进击。  相似文献   

8.
只要你仔细阅读文章并细心观察插图,研究练习说明,你可以很轻松地学会每个动作。 后腿韧带的拉伸 要点:以下三个动作可以很好地拉伸你大腿后面肌腱。 起势:这是种最基本的后腿韧带拉伸法,首先自然站立,两腿绷直,双臂高举过顶,十指交叉紧握。 拉伸姿势:弯腰用紧握的双手去触摸自己的脚面,随着韧带的拉伸,最后以上身紧贴双腿为合格。此动作要领是双膝不可弯曲。 变化方式:此势有其他三种形式可以代替。第一,自然站立,弯腰用双手从后侧抱紧双腿,上身尽可能贴近双腿;第二,弯腰向体侧,用紧握的双手去触摸脚踝;第三,自然站立…  相似文献   

9.
十、乾坤开合功 乾坤开合功是修炼丹田混元气与天地混元气共同鼓荡的功法。在鼓荡中逐渐做到五心归元。本功法分天开地合与地开天合两个层次修炼。 动作: 1.天开地合 ①交叉抱腹:由无极式双手左前右后交叉抱于丹田前,然后指尖向下自然下垂于体前(图42)。 ②上分开天:接上动,双手上抬并逐渐外分,重心亦随之微微上升至最高时,双手开至最大(图43)。 ③下松合地:上动不停,双手缓缓下松内合,掌心逐渐相对而合,身体亦随之微微下沉,双手对合于裆前(图44)。如此反复18次接下式。 2.逆行前进动作为地开天合(图45、46)。反复18  相似文献   

10.
储一恒 《武当》2006,(9):49-49
内功是传统的武功功法。今介绍之任督循环内功修炼,是道家内功紫阳金掌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亲身验证的心得,操之效显。一、意守中宫(脐内丹田),阴阳升降,丹田聚气。第一步:站式(盘坐亦可)。初学者宜站式修炼,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拳背放于左手掌心,  相似文献   

11.
对短跑技术中摆臂姿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对改进、提高短跑速度从步频、步幅、后蹬、摆动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手臂摆动时到底是半握拳式好还是自然伸直好?一般教科书认为,摆臂动作应是半握拳式。文章通过对短跑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在短跑运动中,手指在摆臂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伸直为宜,自然伸直手指摆臂姿势优于半握拳姿势。  相似文献   

12.
<正> 俯卧式跳高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过竿技术动作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学习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我采用低双杠进行俯卧式跳高过竿技术教学,收到较好效果。一、场地器材要求低双杠数付(杠高1至1.30米为宜),海绵垫(以30厘米以上厚度为宜)或类似海绵垫的柔软物数块。海绵垫平放在双杠一侧。  相似文献   

13.
一、选竿:海竿的长度要在3米以上。竿长支点高,就投得远。但长度也是有它的极限的,也不是无限的,这个极限就在于人的身高与臂长了。就我们一般人来说,最好竿长在3.6~4.5米之间为宜。选竿时双手抖竿,竿身要挺,不能有软绵绵之感,竿梢要硬调,有弹性为好。 二、选轮:绕线轮不能太小,但也不能过大。碳素壳的,拿着轻;带轴承(培林)的,回线快,经  相似文献   

14.
向运彩 《武当》2009,(4):25-27
(接上期) 第十九式:转腰滚手 接上式,摆左足成交叉步;同时,以腰胯(丹田)为中心,双手持刀由左向后向右向前片旋(名曰旋腕滚手式)目视前方。(图38)  相似文献   

15.
<正>拔河常采用侧身和后仰两种姿势,前者主要依靠手臂的力量拉动对手,后者则主要依靠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重量拉动对手。在众多的比赛实践中,采用后仰式拔河技巧的队伍胜率较大。在此,笔者介绍一些后仰式拔河的技巧及在比赛中的运用方法。一、后仰式拔河技巧的基本动作1.握绳方法双手手心朝上,两臂自然伸直,肘关节不能弯曲,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双手紧靠在一起,靠近绳子一边的手在前,另一只手在后。比赛时,五指紧握,双手略绞绳,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锚人"(即绳子末端的  相似文献   

16.
王行洪 《武当》2023,(1):6-7
<正>笔者练习传授太极拳数十年,把多位大师的口传心授结合起来,并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收功方法。按此法收功,事半功倍,好处良多,具体如下:众所周知,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最后,要行收功式。即双手从体侧自然上举,举过头顶后,双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在体前缓缓自然下落至小腹前,全身放松,内气随之自然下落,入地三尺。此为通行做法。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系统收功训练。收功式可行一遍,也可行数遍,建议行九遍,具体以习练者感觉自然舒适为准,  相似文献   

17.
预备式一循环摇臂理全身动作: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前视,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以腰为轴,用两肩带动双臂前后甩动,同时双手掌心向内拍打腰腹部(用力要以舒适为度),拍打一次为1个节拍,共做2个或4个八拍(在后面第一节至第八节的各节动作均可做2个或4个八拍,做完之后都重复做这一动作2个八拍)。作用:全身放松,拍打腰腹部,使腹腔内的组织得到适度的震颤,对丹田、命门、两肾及下腹部的内部组织很有益处,对前列腺疾病、妇女盆腔疾病及腹部其他疾病有较好的调节作用。预备式二抖手颤身舒筋骨…  相似文献   

18.
铁布衫速成     
曾孺牛 《武当》2007,(10):34-34
筑基练法:一、起式双脚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想像一股温泉从头顶缓缓流下,全身随着温泉流过而放松。如此想像三遍后,开始进行下面的练习。二、铁布衫运气法1、飞鸿戏水:吸气时,双手掌心向下从体侧前平举至与肩同高,双臂伸直外展,随即将双手收至腋下,  相似文献   

19.
本功是为了静心所致,心静而无烦忧,心静体会得气,心静所有思绪全无,没有忧虑,使气得到调和,使身体保持中和,此乃人的健康所在。调气动功,心静思停,解其思不烦忧,动动则停。练功时间因人而异,静是最好。每天练习七次,凡事解开;每天练习五次,没有思忧;每天练习三次不间断,身体则好;每天一次要保持,次次得心。预备式双脚自然分开站立,完成中天动作,双手相叠置于腹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大拇指相对,双臂微微撑开,眼微闭(图1)。第一式得天有法1.双手渐渐向前、向上画弧,双手自然变为指腹相贴;同时双腿渐渐屈膝并…  相似文献   

20.
喻承镛 《武当》2006,(11):15-17
(接上期)第二十四式:左右分脚承接前式高探马动作,两手向下沉落至身体左侧,再由左向右前上方划出,取捋式;同时,左腿回收向上提起,眼看右前方(如图101)。左脚向左后西北方向撤步,落下,屈左膝下蹲,身向下沉,双手随之向回捋(如图102)。下捋之双手由下向左上方提起,收至左耳外侧,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