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6):14-2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炜  韩国良 《教师》2010,(35):123-125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寻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但是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又有突破,反映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设置的所有课程中,最能体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当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6.
刘建英 《教师》2010,(12):104-105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整体转型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时代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颇具比较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与挑战急需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寻求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7.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整体转型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时代背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颇具比较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与挑战急需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寻求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8.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社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试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析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在此背景之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重视“经验” ,倡导儿童和知识相统一以及重视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杜威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身份在上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舞台,扮演了重要的教育思潮的变革和推动角色,也成就了杜威在现代教育阵营中的核心人物地位。在以往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以杜威的教育哲学观、教育过程观以及杜威基本思想解读为主,认为杜威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其教育思想属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再次从杜威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入手,呈现杜威教育观念中基于民主社会构建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即基于社会有机体解释模式的教育起源论、作为社会进步的系统保障的教育功能观、积极社会建构的教育目的取向、社会本位取向的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杜威于1897年发表的他早期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距今大约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反思一下杜威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时代的影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了鼎盛,并把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创造的思想力”,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杜威提出教育要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为目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与革新.特别是“从做中学”教育原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它在美国风行一时,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它也对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活动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919年5月,杜威来华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很快,胡适、陶行知等便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追随者。此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便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一直以来,国内教育界对这一思想不断地进行讨论。有学者认为杜威的这一教育思想面向社会,强涮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有利于改变学校的“象牙塔”局面,广大此极力提倡借鉴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来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决不照搬杜威的思想。他否定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旧中国的教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对现实的教育教学改革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自百年前杜威访华以来,"实用主义"思潮在汉语世界里声名远播。中国学者在使用"实用主义"概念时,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实用主义"概念呈现出大约六种含义。第一,指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指以杜威、胡适为代表的美国哲学流派及其中国的应用。第三,指以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四,指注重工具价值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学说,它肯定物质生产的价值。第五,指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第六,指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六种含义相当于"实用主义"在汉语世界里的六个"身份",即作为本土教育思潮的实用主义、作为实验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作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这六个"身份"可视为对实用主义的不同的中国化解读,其背后有中国思想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威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育,提出并实施了学生、活动、经验三中心的进步教育理想。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以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他对教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方面。可以说,“经验”在杜威教育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经验不仅决定着教材,而且决定着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他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强调了经验中的主体性。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经验分析,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20、30年代中苏两国的教育影响是中苏两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略的。由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具备的反传统的特性及代表教育新时代的理论素养,国情不一的中苏两国教育在破旧立新,融身世界洪流中,都不约而同的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为开路先导,从而使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苏两国曾产生盛极一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