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0,(8):66-66
“第一时间”是模糊的时间概念,它同新闻报道中的时效要求相违背。新闻报道中涉及到时间的任何模糊用语都是掩盖时效慢的一种手法,模糊语言表达不符合新闻时效用语应该准确的要求,应当杜绝。媒体运用“第一时间”的初衷是为强调时效性,增强新闻必须“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目前,许多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时间”等新闻类时段节目,其着眼点无一不是打在追求实效上。无一不是努力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新闻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新,是新闻永恒的主旨;快,是新闻永远的追求。求新求快是新闻的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周昶 《记者摇篮》2000,(4):31-31
新闻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一个“新”字,求“新”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以会议为报道对象的会议新闻也应该遵循这一新闻原则。在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突出会议的“新闻点”,让会议新闻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我认为,会议新闻要“鲜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能把新闻视觉仅仅局限在会议之中,那样写出来的会议新闻也只能是古板、干巴的一堆文字,没有生机和活力。要跳出会议外,让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源,选取适宜的角度,用会议之外但又与会议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新闻素材来补  相似文献   

4.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6,(10):47-47
通讯员应该掌握多种写作文体,但是,笔者认为首要的需要下大力气主攻“消息写作关”。理由如下:通讯员生活在基层,每天接触到单位、社会以及身边发生的种种新闻事实,特别是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消息的体裁,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炼的文字,向受众报导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正如陆定一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写身边的新闻做起,对通讯员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事。消息写作,一定要抓住一个“新”字。内容必须注意“新”,“新”就不是历史,而是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抓新”,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追求千奇…  相似文献   

5.
搞新闻的人都知道,消息写作在处理时间要素时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消息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消息中的时间要素违背“最近点”原理,则是旧闻,而不是新闻、那么,怎样应用“最近点”原理处理时间要素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 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 一般来说,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最近点”。记者要竭力捕捉这个无需重新寻找的“最近点”,快采快写快发稿,在消息导语中写下“今天”和“昨天”。对于那些不断出现新情况的爆炸性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新闻传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是要多写信息量大、指导性强的短而精的动态消息;下功夫改变我们的日常报道,大力减少一般化、概念化、程序化的报道,注重从日常报道中抓动态消息精品,以求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特有优势,服务四化建设,担当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重任。快节奏的现实生活,要求新闻必须简明化快捷化新闻是时代的艺术。新闻写作的一切规范、原则,都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要求新闻传播更加…  相似文献   

7.
新闻"新"是第一位的。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如何求"新"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要面对的问题。 一是时效求新。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新闻、写新闻、发新闻,要有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我们最早写新闻用稿纸写好后,再寄到报社、电台,少说也要几天时间。那时候,求时效,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曾以30万元年薪聘请视觉总监的嘉兴日报社,今年又出惊人之举:他们以“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和记者。这“四个不问”是科学人才观的最好注脚。 新闻界的有识之士指出:“新闻媒体的竞争,已从信息量竞争阶段进入到观点竞争阶段。”诚哉斯言!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已不仅仅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报道最近发现的新观念和新思想。怎样引领这些新观念和新思想,如何挖掘新闻背后的观点,这是新时代媒体尤其是党报所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正是因为如此,嘉兴日报社成立“新闻评论部”,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以记者的视角采撷新闻并同时发表评论,以观点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成立“新闻评论部”、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据说这在全国报纸中是第一家。我们无法考证是否真的第一,但或许,今天《嘉兴日报》迈出的一大步,将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小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与众不同,乃众所求。”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新闻事件要新,同时要求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要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享受同样的新闻资源时,要做到“与众不同”。《牡丹晚报》常常要求记者“要做菏泽最好的新闻”。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在“策划”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张敬辉 《新闻传播》2009,(12):65-65
近年来,“广播新闻大型直播”这种报道形式,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重大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新闻大型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关注度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报道的是什么事正在发生,可以第一时间传递,第一时间同步播出,及时、直接、形象生动地反映活动全过程。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策划、报道重大活动是广播新闻大型现场直播报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消息探源     
“消息”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一般指音讯的意思,如,“消息全无”,即没有任何音讯。作为新闻专业的一个术语,消息则专指最常用、最简练、最直接、最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然而消息最早的含义却不尽如此。在我国,“消息”一词的出现比“新闻”早得多。虽然“新”和“闻”两字早就散见于殷墟甲骨文中,但联成一词使用却在秦汉以后,据考最早见于《新唐书》中,唐初孙处玄曾感叹当时很少有记录新鲜事的书,而云:“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这里的“新闻”主要指奇闻异事、街谈巷议、新鲜见识等,恐怕类似《汉书·艺文志》中的“…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能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篇呕心沥血写出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相似文献   

14.
王紫 《军事记者》2014,(3):32-33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裁。而在军事报道中,消息涉及范围广、比重大、地位重要。采写消息最重要的.是要在新闻事实中选取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关键动态”。其主要特征是:新鲜性、重要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15.
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时间近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时间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新闻要时间新,但时间新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它同时还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三、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之后早已过时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少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要让新闻鲜活起来。”这确实是媒体很值得在实践中认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地市级的报纸上,新闻消息能否鲜活起来,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新闻记者获得的新闻事实是否新鲜。要获得新鲜的新闻事实,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把新闻消息写得鲜活一些,  相似文献   

18.
郑凌 《视听纵横》2010,(4):36-37
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结合汶川地震报道的经验强调,“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在高层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下,“突发事件报道”正成为一个热词,能否第一时间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创新,不仅是所有新闻媒体在数字时代谋求发展的自发行为,还是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对新闻传播的新要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指出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并且提出了五方面的创新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期望以此造成这样一种新局面:“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如何在第一时间内争抓独家新闻成为每个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做出“人无我有”的独家节目也是媒体品牌经营的一个标准。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很难做到每个信息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媒体的趋势。通过媒体再加工而形成的、我们暂且称作再生新闻,也成为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