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黎 《新闻实践》2011,(9):31-33
做好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之崛起,是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冲突报道成为媒体争相刊登的内容,但也时常看到偏颇的处理。国际冲突报道已不是一般新闻,其中不仅牵涉如何体现、维护国家利益,也涉及如何在更深层面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大国关系、世界局势与挑战机遇,正确认识世界与自己。因此,在报道把握上如柯建立更合理的信源结构?编辑、写作过程如何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应确立怎样的信息分析原则与组合原则?当前媒体的国际冲突报道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摆在人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这也是本期专题关注“国际冲突报道把握方法”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界近一时期就一个紧迫而且关乎全局的问题在开展一场广泛的讨论: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如何认识这个巨变中的世界?国际新闻该怎么报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近半个世纪里,美国新闻界对国际问题的分析有一种“定式”:一切事态发展都以美苏争霸为标准加以衡量。他们的国际报道也相应地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凡是与两霸相争有关的事件都有新闻价值。因而写起新闻来“敌我”分明,“是非”明确,大有轻车熟路之感,不少新闻界人士对这个“新闻黄金时代”颇为怀念。 可如今,两霸争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和战乱,种族矛盾及残杀,领土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死灰复燃”,还有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贸易磨擦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诚然,这些问题早已有之,但以前被美苏争霸这个“轴心问题”给遮住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说那个把西方国家搅得日夜不宁的穆斯林原教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报纸版面扩张,不少地方报纸的国际新闻版都开设了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专版,有的报纸以“国际焦点“命名,也有叫“环球聚焦”、“国际专题”等等,《羊城晚报》则称为“环球视点”。尽管各报版面的命名不同,选题与操作手法也各有侧重,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专版。如何搞好国际专题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和非洲记者十数年。我们特约请他撰写的《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自1981年第1期开始刊登,本期的第九章是最后一章。王纬同志计划在近期内,再编写“国际科技新闻”、“国际体育新闻”、“国际报道的文风”,“打破国际新闻的垄断”,在《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一书出版时,一并补入。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市场不断出现“新大陆”的今天,与民众越来越关注国际事件同步,国际新闻报道作为明显有别于国内消息的一大新闻内容,也越来越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一块蛋糕。中国传媒的报道中,国际新闻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报纸以及电台,国际报道的内容都在迅速扩张,报纸有了国际新闻的专版,甚至有的出了国际的专刊。乃至省级的电台都有了国际新闻,这一切,在过去都是没有的,持续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将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过去看来跟中国毫不相干的事情,已经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发布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叙事是新闻的关键,叙事视角则是新闻叙述的立足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新华网相关新闻的叙事视角,从而更好地研究此类国际新闻中叙事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经贸合作的日益扩大,国内读者也越来越迫切地希望了解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满足读者对国际时事的需求,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报纸开始加大了国际时事报道的比重。这是笔者去年在新华社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地方报时事报道年会上得到的突出印象。要搞好国际时事报道,首要条件是给国际时事提供较多的版面。对此,地方报的老总们在考虑整张报纸的版面设置时,应予以充分重视。没有适当的版面,再多再好的国际新闻没有地方登,时事编辑们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情况也正是目前大  相似文献   

9.
国内国际新闻报道是省级党报新闻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国内国际新闻报道是省级党报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党报报道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的稿件,加上对新闻处理手法的简单,各个省级党报的国内国际版存在内容上的趋同.  相似文献   

10.
从“环球IT报道”说起 “环球IT报道”是由号称IT传媒业“大哥大”的赛迪集团子公司赛迪影视制作的。其内容主要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卫星接收到的最新国际信息科技资料,加上国内信息产业最新动态新闻,包括对国际、国内正处于热点的科技人物的报道。美联社、路透社高效而丰富的新闻节目是其国际新闻主要源泉。 记得在该档15分钟的节目问世之际,IT媒介同业者纷纷赞扬它是一台大型信息科技资讯节目。”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观  相似文献   

11.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12.
冯晔 《新闻实践》2001,(4):31-33
钱江晚报是一张地方性晚报,自身缺乏制作国际新闻产品的条件,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报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作为时政报道的一块主要内容,国际新闻要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让更多的读者爱看,必须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探索。去年年初,钱江晚报编委会按照“21世纪城市生活类主流报纸”的办报定位、“读者的精神家园”的办报理念,决定加强时政报道,将原先每天2个版的国际新闻扩大到4个版,并提出了国际新闻要“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主流脉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总体要求。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在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注热点、加强权威、提高品味、重视人物、强化时效”的风格,在新  相似文献   

13.
张光辉 《新闻记者》2006,(10):56-57
受众对新闻的兴趣度总是同新闻对受众的相关度成正比,这是新闻传播的一条定律。在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之下,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加大,国际上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国内百姓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如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国内百姓的出行成本,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涨价已带动国内诸多日用品价格的上调,美国、澳大利农民的收成与中国腹地农民的收入也已经休戚与共;而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往往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局势息息相关。在这种背景下,普通受众对国际新闻的兴趣如“芝麻…  相似文献   

14.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传播以人为本。大众传播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科技记者是广义的科普人员。本文明确以人为本在科技传播中的定位,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人新闻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两上方面,阐述了“百姓视角”是科技的出发点、影响力和宗旨所在。科技报道的百姓视角,强调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的本质关怀,努力建构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给现代受众新鲜的新闻体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科技报道是关于国际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物理学、航空航天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如果下定义,能否这么说:国际上新近发生的科技事件及其新成果的报道。国际科技报道有与其它报道题材相似的共性,但它的专业性较强,不同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新闻,报道对象是  相似文献   

16.
陈刚 《青年记者》2017,(22):48-49
国际传播如何从“高大上”的宣传思维,转换到细小入微、以小见大的“个性化”思维,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是一种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国内传播的套路,以国内思维进行国际报道,效果将打折扣. 让“小人物”成为新闻主角 对重要领导人物的新闻活动,在国际传播报道时如何换个脸谱“讲政治”,值得国内新闻工作者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蕾  纪小静 《今传媒》2023,(9):50-54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需要突破新闻驯化,本文选择我国对外传播优秀案例云南象北迁的国际报道为样本,分析了该报道的框架、主题以及消息来源,研究发现:在该报道中,国际媒体沿用了我国媒体报道框架,新闻驯化率较低,训化策略比较简单,在调用本国和西方消息来源“驯化”新闻方面表现较弱,大量使用了我国消息来源,具有“反向驯化”特征。对此,提出生态软新闻能够有效降低新闻驯化程度,我国媒体要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突破新闻驯化,以增强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各大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加大国际摄影报道的力度。大量新闻时效性强、构图独特的国际新闻图片与文字报道相得益彰,更加凸现出现代报纸讲究大信息量和突出视觉效应的特色。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图片编辑的辛勤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意义上讲,全国“两会”是国内政治,但从新闻传播意义上讲,全国“两会”早就打破国界,走向了国际。这不仅是国内传播,也是国际传播,而且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舞台。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已经同步化,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界限模糊化。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2001年是“经济新闻年”的话,那么,2002年应该可以被命名为“国际新闻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几个国内较大的新闻集团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新的国际新闻类专业报纸。《人民日报》在上海主办的《国际金融报》已经于5月份改版推出,除了经济信息之外,也大量地涉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