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6月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该实验室是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优势科研单位,在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筹)进行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446-446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始组建。建设期为3年。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工程实验室将紧密围绕煤炭液化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煤炭间接液化核心工艺、催化剂研制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科研课题.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凝聚、培养产业亟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445-445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单位包括西煤化工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工程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相似文献   

4.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拟建的100个212程实验室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遥感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为三年。该实验室项目法人单位是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与北京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6):90-90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子午工程”正式启动8月2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中科院报送的《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项目建议书》,同意建设子午工程,并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计划。该项目由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牵头负责,中科院、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等院(部、局)所属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子午工程精选东经120°和北纬30°附近15个台站,是一个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系统。该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环境监测和保障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对发展我国空间科学…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对象,以部属重点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十五”、“十一五”期间该校在生命、信息、化学、数理、地学5个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科研数据,从科研项目、人才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并结合重点实验室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447-447
“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08年11月28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是目前我国真空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项目法人单位是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共建单位是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东北大学。项目法人单位与共建单位、合作单位此前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有利于该项目开展。  相似文献   

8.
知产资讯     
我国500亿元贷款支持自主创新(本刊综合消息)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与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3月20日在京签署《“十一五”期间支持自主创新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贷款500亿元人民币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根据协议,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向科技部提供500亿元政策性贷款,重点支持国家重大专项和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场和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发展思路初步确定按照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牵头组织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初步确定了“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管理改革措施等。“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将主要突出以下特点:在定位上,强调支撑作用。加强与需求的结合,重点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突出公益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思路上,突出集成创新。加强与国家重大…  相似文献   

10.
3月8日~14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委和单位共同主办的、主题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