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一个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传统煤体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国互联网新闻报道体系的格局已经形成。他们,代表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只有地方性的,才是中国的、世界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只要“一鼠一猫”就能登录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网站,那么,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及大型商业网站的强大竞争优势面前,人、财、力都是短缺型的地方新闻网站出路在何方,怎么才能留住属地网民的点击量,这不仅仅是地方新闻网站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地方新闻网站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传播媒介,人类在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中国的传媒行业迅速与世界接轨,在学习中成长起来,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传播为中心的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介环境被彻底改变,报纸、杂志及其他纸媒,几乎都拥有了数字版,而上规模的电视台也纷纷采用网络播出以满足网民的需求。十年前被视为代表中国网络新闻业拓展方向的区域性网络媒体——地方新闻网站,如今也被归为传统媒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变革。如何让地方新闻网站适应目前不断发展的新媒体环境,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地方新闻网站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从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瓶颈入手,借鉴成功的部分优秀地方新闻网站发展实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发展之路,为地方新闻网站的改革创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地方新闻网站植根本土,发挥医域优势,在互联网新闻领域中赢得了较大的影响,网站自身亦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不可否认,地方新闻网站发展到今天,其访问量的增长速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的速度跟不上网民增长的速度,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小,大众传播“沉默的螺旋”现象已经在地方新闻网站上演。  相似文献   

5.
陶俊培 《传媒》2010,(7):19-27
近年来,通过大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重点新闻网站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迅速崛起,在引导网上舆沦、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不仅提供了我国85%以上的网上时政类新闻信息,而且已成为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地方新闻网站在中国的传媒行业夹缝中产生并逐渐地成长起来.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面临困境.要想突围,地方新闻网站需要先立足本地,做好本地特色,提高网站自身内涵;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化运营;此外网站还应该注意优化和创新网络技术,紧随时代步伐.只要地方新闻网站能够认真对待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应对,一定能够开拓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瓶颈 地方新闻网站是中国现有新闻体制下的一个特殊产物,是配合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宣传的舆论阵地.根据中国地市新闻网网盟公布的(<2009年网媒生存状况报告>,尚有近半数的地方网媒生存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拥有7213个互联网用户,同年《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媒体,在其带动下,新闻网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方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自身努力与政策扶持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地方新闻网站显示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新闻网站面临着严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推广,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前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网络生态环境下,相比于发展较好的中东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西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由于受制于体制之惑、市场之争、技术之弊以及内容之困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瓶颈,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本文旨在以中国甘肃网为例,通过对它的分析指出西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作出一系列全新的对策方法以应对其日益浮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政策和功能的限制,中国新闻网站一直未能摆脱靠政府拨款来维持运营的状态。屈指算来,中国引进互联网已有8年的历史。然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作为独立概念的新闻网站应该从2000年4月的北京千龙网的诞生为始。之后上海的东方网、天津的北方网、以及广州的南方网,哈尔滨的东北网这些以做新闻为主的,相继被列入中央和地方重点网站序列的“互联网新闻网站”才真正出现。“发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势,利用传统媒体的原有优势,以股份形式发展网络新闻事业。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拨款给予支持,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地方新闻网站对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什么地位? 钟瑛:地方新闻网站由于数量多,分布广,犹如神经末梢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新闻资源、政策资源、本土资源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威 《网络传播》2008,(6):58-59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经过七至八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网络宣传中的一支“主力部队”,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与众多商业网站的夹缝中,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发展定位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网站英语新闻是宣传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地方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政府英语网站如何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贴近英语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英语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政府网站的英语新闻为例,报告笔者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在英语本族语读者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的研究.针对地方政府网站英语新闻,他们提出了改进网站设计,增设新闻传播内容和样态,改进语言质量,提升新闻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数字化的大潮中,地方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上网之路。各省、自治区纷纷建立了省级地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尽管在数量上增长很快,真正能够赢利的还是极少的一部分。以新闻信息的采集、整合与发布为核心职责的地方新闻网站,政治属性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而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参与者,地方新闻网站也需以获利为目的,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大多数地方新闻网站在成立之初,采取免费经营的方式,将网站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宣传渠道,网站不为赚钱,只为提升知名度和占据一方市场。  相似文献   

15.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6,(12):18-21
对地方新闻网站而言,走在前面的有两个巨人,一是综合性商业门户网站,二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经营上,地方新闻网站无法与商业网站抗争;在新闻上,无法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竞争。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网站的影响力,都无法与前面这两大梯队的网站相提并论,由此也成了地方新闻网站一块抹不去的“心病”: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定位是什么?地方新闻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市场影响力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各地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肩负着集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任务。网络视频在各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各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现状究竟如何?笔者选取了作为全国首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旗下的"川网视频"为例,试图据此分析目前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整合:地方新闻网站的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闻 《今传媒》2007,(1):57-57
经过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中国重点建设的8家中央新闻网站和24家地方新闻网站成功改变网上新闻传播无序的局面,已经成长为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网络"主流媒体".地方新闻网站作为网络主流媒体,其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大加强,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大潮汹涌澎湃,全国各个报业、广电传媒集团都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始向全媒体转型。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绝大多数地方新闻网站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新闻网站该怎么搞,才能扩大影响并产生可喜的双重效益?以地方传统媒体为母体的地方新闻网站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发展机遇,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笔者分析了众多新闻网站现状后认为,依靠地方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罗聂  陈边 《新闻前哨》2012,(11):74-75
经过十年的发展,地方新闻网站从探索期进入了发展期。随着中央新闻网站和全国性商业门户网站的区域化步伐逐渐加快,地方新闻网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强化内容建设入手,突破重围,加快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是地方新闻网站必须正视的迫切问题。一、本地化是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是无地域限制的,但是网络媒体是有地域限制的。特别是新闻信息资源在向活动资源转化,并最终  相似文献   

20.
李春冀 《新闻三昧》2005,(12):31-33
经过10年高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网络媒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在,一个以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商业门户网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互联网新闻报道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